伦敦雾(三)

《化生博士》是史蒂文森的短篇小说。作者自己终生遭受呼吸疾病的困扰,为了健康,总是到处迁徙寻找宜居的气候。虽然他在伦敦生活的时间不算长却写了这部关于“伦敦雾”的伟大小说。尽管小说中对雾的描写并不是很多,跟情节也没有特别关联,不过读者在其引人入胜的悬念里,感受到犹如浓雾弥漫的阴谋和秘密……

小说提到的一场雾出现在邪恶的海德先生残忍杀死国会议员丹佛斯·卡鲁爵士后。那天从清晨到夜晚,雾气阴沉,律师厄特森与警长一同穿过浓雾赶到现场。如同那城市上那条肮脏不祥的帘幕,真相扑朔迷离,厚重而难以拨开。雾吸收掉所有光线,把每个人都包括其中,而这只是十月的第一场雾,毫无疑问接下来会有更多这样的日子……这里描写的雾原来是对罪恶的影射,在糟糕的环境中人们放纵自己沉溺于污浊混乱的世界。原来读小说时完全没有联想到这层含义。

《化生博士》表面上是一个科学家堕落的故事,然而却充满了对比和讽刺。真相被发现后,海德对公众承认自己罪行,厄特森他们却希望为邪恶实验保密,因为保持体面是一种“公共的美德”。可笑的是,在小说中雾不是杀手或者凶杀行为的掩护,而是遮蔽了城市某些地区的道德堕落。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是这样,一旦发生什么状况,大家都义愤填膺地想了解真相,可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承受真实的残酷。

画家威廉·卢克画过一幅速写名为《11月的哀悼的》直接把雾和死亡联系了起来。画中一匹马在拉车,有人提着灯在引导着马,因为马什么都看不见,然而灯并没有太大作用,画面中的另一个人像盲人一样用手杖探路前行,整个场景被裹在黑色的天幕中。这是一年中最残酷的时节,还有许多人选择了悬梁或者投水自杀。

糟糕的环境不仅让人们更加焦虑,社会的苦难还造成了很多恶性事件的爆发。当时发生了很多起连环杀人案,后来很多被运用到了文学创造中。事实上19世纪80年代伦敦街头的危险,让单独出门的妇女都惶惶不安。旅游手册上会介绍,在坏天气里出门需要雇一个灯倌,以免在雾中迷路。很有意思的地方是,雾为浪漫的爱情提供了机会,召唤着男性保护者的出场。

虽然伦敦人抱怨但习以为常。而在异乡人眼中这里却是一个黑乎乎的城市,巨兽般地吞噬一切,人们穿过无尽的黑夜,上百万平庸冷漠的居民……对远道者来说,这里的混沌和疏离让人难以忍受。许多流亡到此地的激进分子,社会活动家,文学家们用刻薄的笔书写着心中的不满。没有亲眼见过的人永远无法体会,伦敦冬天的雾就像音乐剧里的幽灵缓缓地不时降临,棕黄色,深橘色甚至是黑色的带着难闻的气味,糟糕至极……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