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上的勤奋VS战略上的愚蠢

高考在即,备考进入冲刺阶段。不知道往年别处的学校到了这个阶段,会有什么神操作,我们这个地方,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进入高强度的模拟考试阶段——考试一轮,上一天课,考试一轮,上一天课。这考试一轮,指高考科目要全考一次,高考是四门考两天,而这里是四门考一天,说白了,就是考试从早到晚一天,上课一天,再从早到晚考一天,再上课一天,如此一直到高考前几天。头儿说,这个模式是学校多少年来摸索出来的经验做法。我想套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从来如此就对么?再说,多少年来,这样做,取得了哪些优异的成绩,敢拿出来晒一晒么?

头儿还会说,别人都这样,你看衡水、省实验都这样。我想说,别人都这样,我们就非得这样么?这样做的科学依据到底在哪儿?以前的人们都认为,考试,尤其是平常的诊断性考试,目的是为了查缺补漏,而现在这样的神操作,查缺是查了,补漏啥时候补呢?一门课给一节课时间,能把那些漏洞补起来吗?一次一次的考试成绩排名,学生从中收获了什么?八十分的水平,再怎么考也考不到一百二十分。事实是,绝大多数学生收获的不是信心和经验,而是绝望、惶恐甚至麻木,最终能不能取得预想的成绩不知道,但现在累个半死,提起考试就恶心想吐是绝对肯定的!

现阶段就学生的学习来说,学习过程的强制性太多,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高强度的训练,抹杀了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以考代练的教学方式,没有留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时间;对名次和分数的严苛,让学生不敢试错;频繁密集的考试,只能让极少部分学生始终能尝到成功的滋味;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不仅难以体验到过程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而且始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对失败的恐惧。全校过度强调统一性,不注重差异性,过度强调服从,不鼓励创新,让更多老师索性放弃了独立思考和个性化教学,让更多学生陷入陪读的境地。

而且,现在还有一个现象,就是一声令下,毋庸置疑。就像前文所说的密集考试,学校的几个头儿钻在小屋子里一嘀咕,好,就这么定了。定了的事情,照做就是,不接受质疑,不允许反对,谁质疑谁反对谁就是和学校唱反调,就会成为全校人的敌人。世上哪有这样杜绝质疑的事?像那啥啥一样,定于一尊吗?这是在学校,所做的事都是具体的小事情,就是修一间厕所,也会有几个不同的方案吧?再说,多少事情就是在质疑声中干出来的。干掉了质疑的声音,密集考试就会越考越兴奋越、效果越来越好吗?

揣摩学校出台密集考试策略的原因和依据,无非两点,一是我们这些年一直都样,二是那些名校也都这样。我想说的是,现在的高三学生是去年前年的高三学生吗?这里的学生是名校的学生吗?什么时候学校能根据现在的学生自己学校的学生来制定一些策略?世界天天都在变化,已经发生了的事实告诉我们: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踩着别人的脚印,到不了我们自己要去的地方。学校此举,实在是想以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愚蠢,但这也是最愚蠢的。

密集考试能够盛行,有两种势力一拍即合。可谓内外因素具备,犹如市场上的买卖关系、供需关系,有买方,就有卖方。从学校角度而言,需要通过频繁考试来给师生施压;从各考试机构而言,我这里正好组织人员编制了大量的考试题,需要卖出变现。请注意,公办学校是教育机构,学校考得好,教育局不会给提供考试试题配合学校考试的考试机构发奖励;民营考试机构则是商业企业,赚钱是它的第一要务。这两者能勾搭一起,感觉不能不有点微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