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气量,决定一个人的得失成败

人生的得失成败是常态。但有一种是由自己心态决定的,这就是一个人的气量。

一个人气量太小,往往就难成大事。

这和一个人的能力无关,而且能力越大,失败的结局越惨。

01

容不下别人意见的人必定不会有好结果。

项羽在火烧了阿房宫之后,他见到士兵们都想念着东边的老家。自己也知道秦人对自己没有好感,于是就决定拿拿自己老家彭城作为西楚的都城。

他的手下有一个谋士叫韩生对霸王说:“关中高山险要,河流围绕,东南有函谷关,西有乌关,南有武关,北有黄河,土地肥沃,作为都城再合适不过了。”

项羽说:“富贵不归故乡,就好像穿着绣花的绸缎走夜路,谁知道你呐?”

韩生出来,大发牢骚,他认为自己这么好的建议不被接受,真太不像话了。

他对别人说:“以前我就听说过,楚人不过是戴帽子的猴子罢了,今天我总算领教了,真是这码事啊!”

这话刚好就听到了他在说这话,简直就是在侮辱他,他气得舞了嚎疯,命令兵士将韩生扔到油锅里炸了。

他到头来还是拿彭城做了都城。

可见,项羽虽然自称西楚霸王,力拔千钧,但心量却极小。为了一句话,居然能将一个有见地的谋士杀掉。

他刚愎自用,也容不下韩信等能打的战将在自己门下。最后的惨败是早晚的事了。

02

能力有限,善于用人,也能打胜仗

刘邦在打下高阳的时候,当地有一个叫郦食其的儒家人,年龄很大,他听说刘邦高阳,就去投奔,他向一个骑高马的骑士请求引荐,骑士连说:“不行不行,沛公最讨厌读书人了,有一次居然把一个读书人的帽子拿下来向里尿尿。”

郦食其说:“好歹你给引荐一下,如果被重用了,必然给予重谢。”

骑士引荐之后,刘邦让郦食其进到室内。

郦食其看到两位侍女正在为刘邦洗脚。并没拿正眼看他,他非常生气,就对刘邦说:“沛公是想帮诸侯打秦国还是帮秦国打诸侯国呢?”

刘邦说:“书呆子,天下吃秦国的苦还少吗?为何还要帮秦国打诸侯国?”

郦食其说:“如果你想打秦国,就不该这么没礼貌地对待一个年龄这么大的一个长者。”

刘邦听问此言,赶快整理好衣冠对郦食其赔礼致歉。并讨教经国之道。

刘邦并非一个大力士,也不具备经天纬地之才。他自己也坦言:夫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赏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吞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

刘邦的话道出事情真相,每个人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事无巨细,事必躬亲,面面俱到,如果什么事都自己去做,必然会力不从心。

真正的大智者,是善于利用别人的力量,而完成自己的事业。

一个人如果没有气量,就很难成大事。

俗话说,将军额头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豁达的人,能撑得起天下。

凡成大事的人,都是有大气量的人。

现代企业,分工协作越来越细密,比方一个精密设备,需要许多工厂企业密切协作才能完成,没有一个人,甚至一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所有任务。

这就要求一个领导人能够有着非凡的组织领导协同能力。能够容纳人才,虚心接受社会上的所有名流人士的建议。广纳百川,事业才能做强做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