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手言和(引子)

一條姻緣紅繩,把北國青年穆讓禮和南方姑娘葉珍的命運緊緊繫在一起六十餘載。

在時間長河裏,六十餘載彈指一揮間,對於人則是一輩子,長長的坎坷的,寫滿艱辛的一輩子。

穆讓禮先鬆開紅繩的一端,拋下所有人和事,榮與辱,靜靜的離開。

第一部分  他的故事

第二部分  她的故事

第三部分 他們的故事

小說帶給讀者的感受“他是一個賦有英雄主義色彩的人,一個認清生活本質,仍努力生活的平凡人。”

一個在苦難生活中升級打怪,努力的活着,盡情享受生活中那些微的陽光。

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在全民鬧革命時,利用身邊的資源,給孩子請老師補習英語。常年閱讀參考消息,給孩子訂閱文學期刊。在報紙中捕捉得到國家經濟發展動向,率先幹起經濟實體。

他的形象,高大英俊,年輕時喜歡穿白色衣服,白色鞋子。坐小飛機天南地北到處做生意,最遠把生意做到香港。遇到多次危險,深深明白明白明天和意外不知哪個先來,掙錢後總是盡情享受生活。抽菸喝酒、打麻將十天半月不歸。詼諧幽默,喜好外交,心直口快,內心寫在臉上。認識的人上至縣長下至放牛老農。

出生地:北方平原地區,心胸一如平原般廣闊、坦蕩。

生平:1916年出生於河北省,童年在快樂與貧困中度過。12歲迫於生計獨自離開家鄉遠走山西學做生意。

1928年第一次遠離家鄉是真正意義上的遠走,與夥伴們安步當車,徒步走山西,到達時暈倒在一戶人家院牆外,一個老太太救了他。這戶人家李姓人家,是著名的老槐樹李家後代,經營一間酒作坊。老頭子在城裏鋪子賣貨,老太太在家掌管釀酒作坊。他聰明好學,深得師傅喜愛,師傅獨生女比他大三歲,喜歡這個比自己小的小夥計。北方娶媳婦有“女大三抱金磚”美譽,小夥作爲家族作坊的繼承人培養,他也懂得報答師傅的救命之恩。

軍閥割據,民不聊生,東家被搶劫一空,女兒受凌辱自盡,兩老相繼含恨離世。替東家守着店鋪的李讓已經沒有動少事可做,生存成問題。

一天夜裏一個青年男人快速折進他的店裏,這是一個 山西新軍幹部接受革命思想。

1937年,21歲參加“犧盟會”。因有勇有謀被挑選加入“決死隊”。1943年,作爲領導力量參加祕密南下革命行動,官至營級幹部。

1945年,29歲南下因病流落貴州,病癒追趕部隊途中遇“黔南事變”,交通阻滯再度折回養病的老鄉家。

1947年2月,31歲結婚,從此過上正常家庭生活。第二年有了大兒子,相繼又添一兒一女,他覺得自己就是一個最幸福的人了。

在一次外出做生意的途中看見使用水能做動力碾米,被那不知皮倦的水車迷住。呆在人家碾坊裏仔細研究水車結構。回家後憑記憶將水車結構畫出與木匠造出一架水車,在遠離城區的小河邊開辦碾坊,漸漸把一城的碾米磨麥生意集中到那裏,生活簡直如蜜甜。

然後遭到同行舉報,已偷稅罪入獄服刑3年喫苦受累不算什麼,只可憐那個比自己小十歲的妻子一人帶三個年幼的孩子還要自己照看碾坊養家餬口。他不知道的是他的一雙小兒女同月雙雙在媽媽的懷裏嚥氣,不知道她是怎樣挺過那身心俱頹的慢慢長夜。生性開朗的他,在監獄中學會了種地,在監獄中結識一個話語中時不時夾雜一個英文單詞的的大知識分子。他在行伍生涯中學得幾句英文和日文,能聽懂一個兩個單詞,那只是分子把他引爲知己。出獄後幫助他在城裏安家,後來成了他兩個孩子的英文補習老師。女兒最後成爲第一代大學生,成爲一個英文老師。



她,嬌小,獨立、任性,不善外交,邏輯嚴密,孩子和家是她的世界。事情藏在心中。

七歲喪父,母親靠一根針一把尺養大,得到奶奶、媽媽、叔叔所有的愛。年輕時愛穿旗袍,追隨丈夫下農村後,脫掉高跟鞋與旗袍,學會插秧種地。生活中不滿丈夫的懶散與生活方式。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