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就完了嗎?

爲了給偶像助力,粉絲們竟然把一箱箱既沒有過期也沒有變質的牛奶僱人倒掉?這是什麼操作?不知道浪費可恥嗎?不知道還有多少山裏的孩子都不曾喝過牛奶嗎?不知道地球上還有多少人喫不飽嗎?昨天看到後續報到,說贊助單位牛奶方已經公開道歉,某平臺也已道歉,並且節目已被叫停,事情就這樣塵埃落定了。可是,僅僅道歉就完了嗎?

事情是這樣的:

選秀綜藝《青春有N》,有一家奶製品的贊助商。節目組設定,粉絲可以購買贊助商的某款奶飲料,來爲自己的偶像投票。因爲投票的二維碼印在牛奶瓶蓋裏,所以粉絲們要想投票,就必須打開牛奶。粉絲們買來大量的牛奶,全部打開,又喝不完,於是只能倒掉。所以,爲了省時省力省地方,也爲了儘快處理掉這些他們根本不會喝、也喝不完的牛奶,就有人想出了僱人拆箱、開瓶、倒奶,只保留瓶蓋用來投票的辦法。這樣,好好的牛奶就進了下水溝。可以想象,如果辛辛苦苦的奶農看到這樣的場面,會是怎樣的氣憤和心酸?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幼兒園小朋友都會背的詩句,爲什麼那些無腦粉絲們竟然可以置若罔聞?是的,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了,喫不飽穿不暖的日子好像都成了歷史。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錢任性”成了時尚?是的,你的錢你做主,可以購買任何你能負擔得起的消費品,但是這樣把好好的牛奶倒掉,浪費食物,是不是任性過分了?

從小在鄉村長大,所有的農活兒從春種到秋收,到打場,我幾乎每樣都幹過。在沒有機械化的年代,春天種田,種子是人工一粒一粒灑進土裏,然後人工一步一步踩格子(把掩埋種子的土壓實)。苗長出來,拔草,鏟地,施肥,秋收,哪一樣都是“汗珠子摔八瓣”的純人工勞動。因爲農活兒的辛苦和勞累,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每一粒糧食的來之不易。

從小,父母會不斷地教育我們姐弟:愛惜糧食,喫飯的時候,碗裏不可以剩飯粒。我們的老師也會時常教育我們:愛惜莊稼,上下學走路,不要踩到路邊田裏的小苗……

父輩都趕上了自然災害捱餓的那個年代,體會過“喫糠咽菜”的滋味,讓他們格外愛惜每一粒糧食。所以教育我們的時候,也會摻雜着他們“憶苦思甜”的經歷:各種能喫的不能喫的苦澀山野菜和米糠糊糊,苞米葉子粉碎當糧食,剝樹皮煮粥……我們小時候,雖然食物也很匱乏,高粱米飯,大餅子,大碴粥,是家常便飯,但是基本上是能喫飽了,所以較之父輩,已經很幸福了。那時候,大米白麪要到逢年過節才能可勁喫幾頓。小時候家裏來客人,媽媽撈一小盆大米飯,一大盆小米飯。大米飯是給客人喫的,小米飯是家裏人喫的。我們守着碗兒裏的小米飯,眼巴巴地看着客人碗裏的大米飯,心裏多麼渴望有一天,我們也能頓頓可勁喫大米飯,哪怕沒有菜,泡醬油都會覺得香甜無比。那時候,我們沒有牛奶,沒有現在孩子們喫不完的零食……等到生活漸漸好了,細糧隨便喫,粗糧反而成了營養品的時候,我們的下一代,早已體會不到捱餓的滋味了。對於上一代,上上一代的經歷,他們不以爲然,聽起來只是當做童話裏的故事。

我們老祖宗早就說過:一蔬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要讓我們的孩子們,知道節約是美德,浪費是可恥的。讓每一個大人每一個孩子都明確:支持新時代的“光盤行動”,從我做起。

作家李月亮說:“一個高級的人,應該懂得尊重別人的勞動,珍惜大自然的賦予,感恩手中擁有的一切。而不是由着性子,放縱慾望,肆意揮霍。日子越富裕,我們越要節制生活,越要心存感恩……”這觀點超級認同,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我們的子子孫孫,都能夠知道感恩,懂得珍惜,而不是在豐衣足食的時候,肆意揮霍。

雖然節目停了,各方也都道歉了,可是這樣就完了嗎?如果不是網友爆料,這樣的事情一定還在繼續上演吧?最初策劃的人,就沒有想到這樣的後果嗎?我們是不是該反思一下,是哪裏出了問題,纔會有讓這樣的行爲發生?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那些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行爲,就要扼殺在萌芽狀態,不要讓他們污染了環境,污染了心靈。

社會,學校,家庭,該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理性追星?追什麼樣的星?那些三觀不正,甚至違法亂紀的所謂“星”,一旦成爲偶像,會把孩子們帶到哪裏去呢?這不是我們所有人的責任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