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住嘴很重要

“慎言”就是要修口修心、謹言慎行。古人講禍從口出。小的時候,父母、老師都教育我們,人有兩隻耳朵,要多聽,有兩隻眼睛,要多看,只有一張嘴,要少說。但一個人又不可能不說話,說話是生活的構成,也是人最重要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一個人的思想、智慧也是通過說話來表現的。

劉震雲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中有幾句話,“現代人每天平均說4100句話,但其中只有10句是真話,管用。其他都是假話和廢話。”這種觀點或許值得商榷,但現實中的確存在這樣的情況,比如,大家聊天的時候,大多都是“廢話”,有很多客氣話、過渡話、背景話、感嘆話,有語焉不詳的,有重複囉嗦的,真正傳遞準確信息的有用的就是那麼幾句話。曾聽前輩講過,激動時說話一定要小心,你發言的時候,臉紅,手不停的在抖,還能發好言嗎?肯定會說一些動感情有情緒的話、不理性的話。酒後更要慎言,酒後極易多語亂言,你喝多了,忘記了自己說什麼,對方可能記得清清楚楚。我發現春節是親人相聚的時候,但也是親戚間最易吵架的時候,很多積怨平時沒有說出來,“酒壯慫人膽”後說出來了,成了導火索。如何做到慎言?就需要修心,言由心生。如何修心?方式有很多種,但我認爲讀書是修心的最好方式、最佳途徑。多讀書能夠管住自己的嘴,或者讓自己的表述更精當一些,這是我的體會。我個人除了讀書沒有其他愛好。

我30歲那年總結人生,曾經寫過一篇小文章《愛書說》,“至而立之年無它愛好,唯嗜書如命。回想往事,人生和事業是順利還是受挫,皆緣於讀書多或少矣。書乃我師,書乃我友,生不可無書也”。熟悉我的領導和朋友都說我是書蟲子。我至今沒有摸過麻將,不會打撲克,不知道今天到會的年輕幹部多少人做到了。知識改變命運,尤其是普通人家子弟,很少有人告訴你應該怎樣做,應該注意什麼,需要從書中獲取答案。現在運用微信、微博等新媒體的讀書方式盛行,對我影響也比較大,過去到哪裏出差都要帶幾本書,現在不用了,帶一個iPad就行。年輕時喜歡讀文學作品,小說、散文、詩歌,中年後讀的更多的是歷史典籍、人物傳記。曾國藩說讀書要專注,一本書沒有讀完,絕不讀另一本,這點,我自行慚愧,讀書多,但習慣一目十行,記住的少,忘記的多,效果不好。“腹有詩書氣自華”,不口出狂言,不靠大話和假話來證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這是慎言的延伸意義。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