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欣日記38】個案第503:爲什麼孩子不想去學校?

每週三是天津線下的幸福成長日,上午是智慧父母&個人成長工作坊,下午是讀書會,今天已經進行到第62期,每週的這一天,都是帶着心靈泡溫泉,幫你從喧囂的市井中找到自己的中心點,來更加從容自信的面對生活和工作。

上午的時間大家一起做了一個個案練習,案主的問題是“孩子不願意去學校了,怎麼辦?”

如果從常規的角度上分析,我猜每個人都會給出很多建議,比如說“威逼利誘、打罵威脅、允許接納……”等等,方式方法應有盡有,只不過無論用哪種,心理都會隱隱的有不安的感覺。

通常經歷過一段時間學習的夥伴最容易出現“自我要求綜合症”,就是用一些包裹着“無條件養育”糖衣的炮彈轟炸了自己,也轟炸了孩子。當然這裏可以涉及到很多自由和界限的問題,但我今天不想花篇幅聊這部分內容,因爲凡是區分,必然會產生矛盾,而且把鍋甩給孩子背,這事實在沒啥意思。如果非要找原因,每個孩子不願意去學校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背後的心理現象是相似的。在這幾年的個案諮詢中,我發現這類孩子在早年心理發展過程中幾乎都有這樣共同現象:

第一、父母在孩子早期撫養參與率較低

第二、依戀關係不夠安全

第三、父母懲罰打罵孩子比較多

第四、過早開始寄宿或寄養生活,隔斷了和父母的關係

第五、家庭關係問題

這些現象,都可能讓孩子從小出現缺乏安全感、不自信、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遇到困難或者挫折容易退縮、迴避,不善於求助等特徵。

所以這類孩子在學校或者園所裏在面對同伴關係的處理或矛盾時,面對老師的批評、同伴的冷落,就開始自我懷疑、否定、自卑、導致情緒波動,進而出現不願意去學校的想法,一想到去學校就覺得痛苦不堪,而家長如果想支持到孩子,需要更多的瞭解孩子背後的心理訴求、學習情況、人際關係情況等等。

當然這些都是外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家長是否有一顆開放的心,可以及時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既不是放任不管,也不是焦慮緊張,我的導師曾亮老師說:”你只能用你的平安點亮對方的平安“,當然如果家長覺得難以琢磨孩子心理,就更需要專業幫助才能更加有效。

今天現場大家一起用個案練習的方式對這個話題進行了探索,在過程中我們會驚奇的發現,那個表面看上去”孩子不想去學校“的現象背後,其實是家庭關係需要調整的信號,每一個焦慮的媽媽的背後都有一個缺位的爸爸,而當爸爸缺位的時候,孩子粘媽媽就會變成很順理成章的事情,當孩子粘媽媽的時候,不想去學校也會變得自然而然……當媽媽在練習中看到這一點時,痛哭流涕,或許這是一份喚醒,或許這是一份召見,看到了自己那顆被壓抑的疲憊而又不自由的心……

曾亮老師說:“影響你的往往是你不知道的東西”

我們以爲貌似需要簡單粗暴去在孩子身上下功夫,用各種方法驅動孩子去學校,卻忽略了孩子內在的動力導向,如果不從根源釋放,做任何行爲上的調整都很難持久有效。

當我們重新調整了家庭關係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孩子變得沒那麼緊張,也願意看向更遠的地方,而不是隻粘着媽媽,也更有安全感、力量感願意踏出家門,融入團體,這一刻大家豁然開朗……

有一句話特別重要,“你,就是孩子的環境!”和孩子一起成長,每個人都需要不斷的學習,如果父母能夠放下權威和孩子平等相待,放下完美和孩子真實相處,放下指責和孩子真心溝通,那麼孩子身上的束縛就會少很多,每個生命都有成長的天性和力量,父母的理解和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心理滋養,養育孩子對父母來講,是一場自我修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