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內卷:不要用自己的努力,爲別人的奮鬥目標買單 01.不得不完成的任務 02.給任務增加遊戲屬性 03.反內卷:自己設定遊戲規則

今天中午,我騎着自行車去圖書館取書。


去程,空中飄了點小雨,我生怕雨下得更大,於是騎得很快。

返程,腿有點酸,越騎越沒鬥志,我甚至想打個滴滴,連人帶自行車給我送回家。


我看了眼導航,離家還有3.9公里,預估23分鐘。


“能不能比導航快,在20分鐘以內騎回家呢?”


我想了一下,然後瞬間恢復鬥志,整個人都有勁兒了,腿也不酸了。


這二十幾分鐘的路程,我一直在想:很多人都會給自己定目標,可是幹着幹着就沒有鬥志了,這是不是跟騎車一個道理呢?


所以,想要全程充滿激情地奔赴目標,應該怎麼做呢?


01.不得不完成的任務

和每個樹立目標的人一樣,我決定騎車出門,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天氣這麼好,騎車不過半小時,還能燃燒卡路里,何樂而不爲?”


但到了回程,這個理由就被疲倦和無聊抵消了,我心裏只有一個想法,“幹嘛要騎車出門呢?現在好了吧,不得不再騎回去,打車也麻煩。”


你看,最開始的充滿意義的選擇,反而變成了執行時不得不完成的任務。


很多人喜歡以打卡的形式來實現目標,學習英語、練習寫作、運動健身……做着做着,動力就扭曲了,打卡就變成了“不得不完成的任務”,爲了完成而完成,最後變成了自我敷衍。


你也是這樣嗎?


02.給任務增加遊戲屬性

設立目標的時候,我們往往更關注價值和意義,比如:


每天跑步3公里,價值是能讓身體更健康,說不定還能減重。

每天背50個單詞,爲的是能學好英語,順利通過某一項考試。

每天寫1篇文章,意義在於能開啓副業大門,賺點稿費貼補生活。


可是,爲了這些價值和意義,我們就要在行動的過程中延遲滿足,減少當下的快樂。


立Flag只需要動動嘴,當然很爽快。


真到了行動的緩解,就需要經歷漫長的動手、動腦,要損失當下的快樂,鬥志自然很容易被消磨。


很多人之所以能完成那些常人無法完成的事,並不是因爲他們足夠有毅力,足夠堅持,而是因爲他們本來就很享受過程。


前兩天我剛讀完劉潤老師的《商業洞察力》,書中他提到了創業,說:

“創業之心,是對不確定的創業過程,而不是確定的創業回報的熱愛之心。”

換言之,“我不在乎輸贏,我就是喜歡比賽。”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遙遠未來的一個目標,實在是很難激起我們當下的興趣。


想要激發自己在過程中的鬥志,就要想辦法把任務設計成通關前的一個一個小遊戲,增加行動中的趣味性。


更重要的是,這種設置遊戲關卡的操作,能幫助我們獲得即時反饋。


好比跑馬拉松,如果你只盯着42公里這個大目標,很難不無聊。但如果你把眼前的每一個背影,當做是下一個超越的目標,奔跑的過程就變得有趣了。


03.反內卷:自己設定遊戲規則

這幾個月,“內卷”火了。


很多人在實現目標的時候覺得迷茫、焦慮,實際上也是陷入了內卷。


就像騎車,4公里的路,你用20分鐘騎到了終點。另一個人耍小聰明,把自行車改裝成了電動車,18分鐘就到終點了。接着就有人眼紅了,斥巨資買了汽車,12分鐘就開到了。


於是你想,“我要不要也買輛四個輪子的,10分鐘跑完全程呢?”


可是轉念一想,哎呀,原本我騎自行車,目的是健身啊!


所以,我認爲反內卷的方式是自己設定遊戲規則。


比如騎自行車,不一定要比速度,或許你可以玩花樣,或者繫個披風,在風中展示武林大俠般的氣質。


回到生活裏、職場中,我們或許有很多不得不被裹挾的內卷,比如房價、加班。


但你一定能找到可以由自己掌控的部分,比如降低購買慾,在極簡生活裏活得有滋有味;比如提早半個小時出門,避開通勤早高峯。


不要用自己的努力,爲別人的奮鬥目標買單。


找到自己的目標,用自己設定的規則完成。


就像我騎車回家,20分鐘內確實騎到了。可到了門口,我想“不如去取個快遞吧”。


如果過程很美好,你始終是動力十足、全力以赴的,結果與預期不太一樣也沒關係。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