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七普人口數據揭示的重大變化

人多力量大

5月1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佈。醜媳婦總是要見公婆的,雖然此次發佈的時間和發佈的方式都可以儘量緩和數據對人們的衝擊,但數據揭示的現實卻不得不引起人重視。

人口增長率繼續維持緩慢增長的態勢,總人口超過14億。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133972萬人相比,增加7206萬人,增長5.38%,年平均增長率爲0.53%,比2000年到2010年的年平均增長率0.57%下降0.04個百分點。包括性別比,人均受教育程度以及城市化率、少數人口比率等方面都有了改善和提高,這些都顯示了了中國人口的基本面上一些好的發展和變化。在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人口年齡結構、地區分佈和流動人口等方面值得我們關注,這些方面有些相關數據的變化比較明顯,且其對經濟發展將產生重大的影響。

與2010年相比,0—14歲、15—59歲、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分別上升1.35個百分點、下降6.79個百分點、上升5.44個百分點。結合近幾年新生兒數量連續降低可以知道0—14歲人口比重的上升1.35的貢獻主要來自哪裏。而勞動力人口比率的較大幅度的下降和老年人口比率的較快上升則形成鮮明對比,顯然可以看出,隨着年份的繼續推移,年輕人口所佔比率將越來越低,而老年人口的比率將逐步升高。能改變這個趨勢的可能只有大幅提高新生兒的數量來提高將來年輕人的比率,不過這一點從目前發展趨勢來看,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實現。

現在隨着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量也越來越大。主要趨勢是從農村流向城市,從內陸向沿海。居住在城鎮的人口超過9億人,佔63.89%,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約2.36億人,鄉村人口減少1.64億人,城鎮人口比重上升14.21個百分點。流動人口的變化就更加大了,全國流動人口中,跨省流動人口約1.25億人,省內流動人口約2.51億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人戶分離人口增加約2.31億人,增長88.52%;市轄區內人戶分離人口增加約7.70億人,增長192.66%;流動人口增加約1.54億人,增長69.73%。

除了少數城市,現在戶口對人的約束力比以前小得多了。人口增速減緩,各城市的人口要增長,各地發起搶人大戰,對各類人才落戶大開綠燈,這進一步的加劇了人口的流動和地區人口不平衡。顯然經濟發達地區,工作條件和養老條件較好的地區對人口有較大吸引力,人口普查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從人口比重看(括號內爲與2010年比較變化),東部地區人口占39.93%(上升2.15個百分點),中部地區佔25.83%(下降0.79個百分點),西部地區佔27.12%(上升0.22個百分點),東北地區佔6.98%(下降1.20個百分點),其中東北地區人口占比下降最嚴重,印證了之前媒體的相關報道。

還有中部地區的人口占比也下降了0.79個百分點,僅次於東北地區。中部地區有數量龐大的打工人羣,這些人多年在沿海城市打工生活,僅在春節等節假日回鄉,是經濟發達地區的重要的勞動力來源,他們已經事實上成爲工作地的居民,只是相關待遇可能還難以與本地居民看齊。

人口問題就是重要的經濟問題,沿海發達地區已經事實上對內陸地區形成了人口的虹吸,吸收各種資源然後利用相關資源發展經濟吸引外來人口繼續壯大自身實力,這種趨勢將越來越明顯,內陸地區如何能夠留住人成了對當地經濟發展的一個重大考驗,東北和中部地區並非沒有一些有利的條件,相反很多地方以前發展得其實也還不錯,只是在近些年沒有轉型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沒有跟上節奏,這需要國家重視和加強宏觀政策調控,需要當地政府努力因地適宜的發展產業經濟以及改善教育醫療養老等生活條件來促進人口的迴歸和發展。否則長此以往,不少地方將出現人口急劇減少,城市也將日趨衰落,後面想發展就更難了。

老齡化少子化和地區人口不平衡的加劇是目前比較明顯的問題,這些問題互相影響而且來得迅速,如果不能很好的解決將對中國的中長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解決了問題就是創造發展的機會,百花齊放纔是春,希望全體中國人在共同富裕的康莊大道上發展得越來越好。

往期部分文章,點擊以下鏈接:

商品價格創新高,請看好你的錢

疫苗打了麼?冰火兩重天

你真的捨得嗎

人口問題惹人關注,二胎概念股全線大漲

漲薪又贈房,中芯國際的留人態度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