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女性,穿衣自由真有点难?

商场橱窗里的衣服隔三岔五就换,眼花缭乱的款式和颜色让人欲罢不能。但不论有多少人为它买单,穿在身上的时间都没能超过一个季度。但即便如此,那些永远在买衣服的人也不一定有穿衣自由。

这是为什么呢?

都21世纪了,大家都在拼了命地想财务自由,却只有一小部分人在考虑穿衣自由,但绝大部分人又时刻关注着时尚,否则投资商又怎会让每个商场里都至少有两层楼层全是卖衣服的呢。

所以,商家的目的只是希望你买买买,但穿不穿,能不能穿,和他们无关。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我们绝大部分还没有穿衣自由,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客观原因。

1因为小时候不拥有选择权

每个人一出生到三岁才能有喜好,所以在此之前你的衣服都来自于父母长辈的眼光,好看不好看他们说了算。当然,小时候的大家也不懂得这些,所以也不重要。懵懵懂懂到了学生时代,便开始有统一的衣服,各种校服,各种外套,强制要求大家穿上,不论你喜欢与否,反正这是规定,必须穿。慢慢地长大了,等到周末的时候,终于可以不用穿校服了,但家长也几乎不允许你穿自己想穿的衣服,绝大部分人都是得听他们的话,就连去买衣服也是,自己喜欢的衣服也从来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除开价格因素外,总能有一千种理由拒绝你。所以,穿衣服这件事从小时候开始,便处处受限。再长大了一点,我们就开始喜欢在校服上涂鸦,很酷,但会被骂。尤其是我们那90后一代,当时很火的贴吧里,有千奇百怪的涂鸦校服,以及不按正常穿法的校服教程。是的,大多数人都在疯狂地想穿衣自由,以为长大了便可以为所欲为,实际上是不一样的规则,不一样的限制。总之,你想穿衣自由,便总有一款规则限制你。直至你以为你毕业了,去工作了,那就肯定不一样了。不,你会发现新的穿衣规则。因为公司有公司的规定,脱离了校服,便是工衣了,而且不穿校服只会挨骂,不穿工衣,却是要扣钱的,对于打工人来说,那是致命性惩罚。所以,穿衣自由,成为打工人之后,就别了吧。

2因为自身的缘故和外界的看法

也许你会问,我想穿衣自由,我工作了,我有钱了,我买得起我喜欢的衣服了,我还怎么没有穿衣自由了。我就休息日的时候,我想穿什么就穿什么。没有那么简单的事。因为你开始不自信了,因为你开始不喜欢自己的身材了,因为你太在意外界的目光了,因为太多恶意的目光了……当你好不容易买了一件喜欢的衣服,兴冲冲地穿出去以后,发现有人会说你胖,有人会故意不怀好意地盯着你,总之,让你感觉很不舒服。买衣服的时候,不论是什么样的身材,卖衣服的人都能给你夸得天花乱坠,直到你付款。回到家里后,再穿那件衣服,怎样都不是试穿时候的感觉了,因为中国大部分女性对自己的身材要求太严格了。嘴上虽然一直说着,想梦回唐朝,毕竟那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胖为美的年代,身体却很诚实地去减肥,总想着再瘦一点再瘦一点就好了。可是当你瘦了之后,好不容易穿上喜欢的小裙子和小吊带,就有无数恶意的眼光盯着你,之前在网络上爆出来的骚扰事件,底下的评论几乎清一色的都把问题矛头指向女性,说你为什么要穿那么少,是的,穿什么还有错了。所以,你哪里有什么穿衣自由。胖的时候不自信怕人说,瘦的时候却要被人骂。

3大数据控制了我的选择

没错,网络信息太精准后,但凡我在任意网页或者app浏览过的衣服,打开淘宝后,首页都能显示,刷到我自己都不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样子了,索性就停止搜索了。于是偶尔打开某音直播的时候,同一件衣服,无数场直播都在卖,我不禁在想,我只是看一眼而已,不代表我非常喜欢,但自从大数据这三个字火了之后,除非你关掉app,否则你点击多少次不喜欢,还会再次出现。所以,因为大数据,我确实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到底比较什么类型的衣服,偶尔觉得什么都好看,偶尔又觉得什么都不行。

4对“奇装异服”接受度低

洛丽塔风格热潮,汉服唐装重回日常,苏格兰格格裙承包了一部分人的衣橱,证明每个人的喜好都不同,但这只是表象。不论有多少人在推崇这些活动,这些服装,依然会有人说着奇奇怪怪的话。因为在无数人眼里,大部分衣服都是只出现在写真里,而非日常生活中,如果非要是这样,就只能被当作另类了。所以,大部分有关这些衣服的漂亮和精美,都只能藏在真正非常热爱人的身上,一些有点喜欢,但又害怕是没办法做到穿衣自由的。


所以,穿衣自由,听起来很简单,实质上大部分时候并非是我想穿什么就穿什么,除非你足够自信,又足够自由。当然,这个自由指的是工作和经济。


最后,屏幕前的你如果现在就已经可以穿衣自由,那无疑是我羡慕的对象。

如果和我一样还未穿衣自由,那一起加油吧,争取早日穿衣自由。

管他的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