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到底是什么》

百度百科上的解释:“自律,出自《左传·哀公十六年》,释义遵循法纪,自我约束。”,着重点在于自我约束。自律一向被认为是一种良好品质,可自我约束为什么会成为良好品质呢?不是主张认识自我、寻找本心、追求自由、个性解放吗?

“存天理,灭人欲”是从宋代开始的教育理念,朱大圣人认为存在一种真理能让人彻底的战胜自己那不值一提的私欲,欲望是可以消灭的,所以“饿死事小,失节是大”所以可大义灭亲、铁石心肠。发展到现在家长会让要求孩子痛了不许哭、累了要忍住、打掉牙要往嘴里咽。学校里,老师告诉我们要做坚强的人,不要叫苦叫累,要遵守校纪校规,不准谈恋爱,要勇敢往前冲,然后成了没有情感的考试能手。

很少会有人问我你累不累,喜不喜欢,爱不爱或者说你想哭就哭吧,不会关注我真实的感受想法,不会告诉我为什么要坚持住。因为你要做好自我管理,要做一个自律的人,自我约束。

一直以来,每个阶段的人都对我说要自律,却也不曾好好想过何为自律,仅仅跟自己的本性做斗争,进行自我约束显然不能说服我自己。《少有人走的路》对自律的解读让我有了新的认识。

自律的前提是认识自己,认识人生。认识自己本性贪婪、喜欢享受、脆弱而又善感,认识人生充斥着沮丧、悲哀、痛苦、寂寞,人生苦难重重,在苦难重重的人生中,面对自私的自己如何寻得一副健康的皮囊和干净的灵魂,就需要有自律。

自律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而不是按照周围的环境,周围人给你的标准,去遵守那些条条框框。

这两种心态完全是不一样,以前觉得自律就是在对抗痛苦,要求自己去做一些自己本来不想做的事情,而真正的自律是认识了生活的真相而选择去做,享受其中。比如说跑步这个习惯,按照之前理解的自律,就是要求自己每天去跑步,如果哪天没办法去了,就开始自责,觉得自己不够自律,没办法约束自己,次数多了,就会质疑自己然后放弃跑步。而换成另一种理解方式首先明白作为人本身就是懒惰的,有一天借口没去就当是给自己放假了,自己之所以去跑步是因为自己选择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抗衰老的身体,健康的身体能给自己带来快乐,所以我不会因为自己一两次没去就放弃,反而会找机会补上,更不会因此就怀疑自己,放弃自己,因为那是快乐的。

承担责任,直面问题,然后选择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自律,不是压抑本性,墨守成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