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沙塵——記憶一生4

          七虛歲時的記憶(一)

廳堂還是童年時最主要的樂園。在地上畫出四塊地磚成田字格,在最中間依鐵火爐畫一個圓圈,寫上5,其它格里寫上1、2、3、4,然後在離格3米遠的地方劃一條線。站在線前扔自制的雞毛毽子。扔到哪一格,記那一格的數字,扔到線上或界外算零分。玩的人分成兩隊,各記總數。少的一方要向多的一方供差數。贏的一方站在石門檻上,輸方向贏方擲毽子,贏方用腳踢毽子,供方接住了,纔算完成。

製作毽子需要公雞尾巴邊上的長雞毛,一隻雞上能用的毛不多。需要過年殺雞時備着,或者直接在活雞身上,抹些灰,然後撥幾根。有時也會拿雞玩一下,抓住雞一圈圈地轉動,把雞轉暈,然後把雞頭壓到一側翅膀裏,再把雞側放在地上。可以讓雞一動不動地在地上躺睡七八分鐘。

有了雞毛,還需要銅錢,在70年,各家的抽屜裏都能輕鬆地找出銅錢和銅板。然後是藥水瓶上的橡膠蓋子,有彈性。

藥水瓶蓋中間,穿插上U型鐵絲,套上銅錢。再把雞毛插入銅錢孔內,附着鐵絲,用棉線綁緊。就製作好了。既可以及來“扔格”,也可以用來踢毽子。

在廳堂裏,還可以在地上,畫上大方格,稱爲“天門”,接着畫稍窄而長的“天平” ,中間隔開,分爲“左天平”和“右天平”。再往下畫四格。統稱叫“格棱角”。

玩的人,可以兩人,也可以兩隊。按順序一個人一個人玩,拿一塊瓷器或瓦片,從第一格投起。然後單腳跳過有瓷片的格,一格格往上 ,到天平時,兩腳一邊一隻 站住。再跳起來旋轉180度,兩隻腳換位置站在天平上。過後再單腳往回跳,跳到有瓷片前的格子裏時,再單腳站立,彎腰揀起瓷片,跨格跳過去,算完成一格。

然後投第二格 ,重複完成上述動作。直至投到天門,完成重複動作。獲得了一次搶房的資格。背對着格子,向後拋瓷片。拋到了那個格子,那格就是你的房子。

路過自已的房子時,可以雙腳站立休息,而不需要單腳跳行。

期間,投瓷片到格外或格線上,算失敗;單腳跳踩線了,算失敗;揀不起瓷片,算失敗;背對拋瓷片,沒有拋對格子,也算失敗。跳到別人家的房,算失敗;失敗後,輪到別人繼續,你只能等到別人失敗後,再輪上你第二輪去繼續。最終,哪人或哪隊,搶到的房子多,算贏。

還有“倒間” 。立一塊青磚,玩的人,各拿一塊自已稱手的石頭。扔向自已有把握的位置。誰扔得遠,誰先開始投石把立磚碰倒。投準並碰倒了,獎一步。也就是下次,投磚時,可以跨一步,減少投石的距離。再扔,更容易碰倒立磚。有時獎多了,幾乎可以跨走到立磚前面,輕鬆碰到磚頭。

再就是摺疊紙飛機、紙火箭、紙手槍、紙相機、紙輪船等等紙玩具。

還有抽螺陀,做泥手槍,地上畫球桌,打乒乓球,鬥雞,搶屋柱,高低板,打三毛球,玩火柴槍,贏紙包,贏煙盒。

在家裏常常站在父親坐的椅子上,看他們打百分,一看就是幾小時。

還常到田畈釣青蛙,到小溪裏翻螃蟹,到小河、池塘抓魚。

時常有機會看木匠、箍桶匠、篾匠、鐵匠、銅匠、彈匠、釘稱匠、修傘匠。也旁觀殺豬、閹豬、牽公豬、剃頭、算命、寫對、雜耍、裁縫、切索粉、做豆腐、撈豆腐皮、爆米花、補缸、燒燒酒、養蜂、賣小雞、雞毛兌糖,還能聽到唱新聞、說大書、大哥講“三國連唐傳”。

更可以看蝌蚪,賞野花,彈弓打麻雀、牆壁上掏鳥窩、池塘裏游泳,荒地上挖野蕃薯,捉螢火蟲。麥收時節做麥杆喇叭、風車和扇子。棉花摘扔在曬穀場看野八哥近距離喫蟲子喫。雨後到地裏撿豆芽菜,夏季守大曬穀趕麻雀,冬季到山坡上曬羅卜片。四季割草,看牛,打吸滿牛血的蒼蠅,玩螞蟻。

常憶在紫英花田裏打滾,在麥杆堆裏捉迷藏,在火堆邊炸米花,在曬場下五格棋,圍圓圈石,抓石子,跑相跑。

難忘跟着父親到各村看電影。記得村裏做新明堂。出過天花痘,喝過山泉水,挖過落花生,摘過白棉花,種過豆子,抓過黃鱔。

還有:躺看雲變幻,喜迎雨飛天 ,竹杆打“冰棱”,火爐圈冰鑼,摘荷花,釣小魚,雷後割野胡蔥,旱時玩清渠水。

最無知的是:被一大羣比我大的村裏孩子慫恿着,拿他們拌好的毒稻穀去餵雞;因一位姑娘抓了一隻小老鼠給我玩,而纏了她一整天;喫過秀嬤嬤用糉葉烤的鼠肉,

七歲看大,那一年,做了所有的有趣事。早上起來,拿着掃帚掃地會發呆,清晨望着一縷陽光會出神,走在紫英花間會把自已融化,步入泥濘地裏會忘我。

小山有特寫,溪水亦定格。一片雪花,一聲風嘯 ,一身蓑衣,一聯年畫。都成童年的美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