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时,你为什么找不到乐趣?

当我们每天在单位里待的时间超过12小时,工作就已经不是我们谋生的途径,它已经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生活本身。

我们总是期待远方的诗和将来的岁月静好,而时间就在这样一天天的工作中流逝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被蹉跎了,而我们并没有长进,反而变得越来越不开心,有时候不要说开心,甚至连心静如水都做不到。我们焦灼,麻木,对生活的美好与痛苦很难再有敏锐而真实的体验。

为什么呢?

1,我们可能被带了节奏

“做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样的话,我们大约是从小说到大,然而我们又太渴望别人的赞美,这大概也是因为我们从小在家长和老师那里得来的肯定太少了,所以我们周围自信的人是稀缺的——要么是不堪一击的自负,要么是颤颤巍巍让人心疼的自卑。我们的脆弱自己难以想象。

这种对赞美的渴望会导致我们忽略了评价之人本身的水平。我们会以为领导层和前辈给予我们的评价一定中肯或者公正,然而冷静下来想想,领导可能只是用了一些手段到了那个位置,前辈也可能只有年龄比我们大一些——这话酸吗?不,我觉得这是事实,虽不普遍,但也不在少数,因为我们都一样,从高考完基本就不学习了。

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太拿他们的评价当回事儿,只会让我们质疑自己。所以,要在工作场所中尽快找准自己清晰的定位,不要不敢承认自己的好与不好——当然你应该不会傻到到处说。自己客观的看待自己,才会给自己定下符合自己的目标,那么对于别人的评判,也就不那么在意了。

2,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们在工作中找不到乐趣,会说这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其实这样的思路,至少说明我们的适应性比较差。在任何境地都能潇洒的过出自己的日子,才是没有辜负自己。就像苏东坡,贬到哪里吃到那里。到了岭南,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了儋州,就架火烤生蚝,还写信告诉自己的儿子这个极其鲜美,别把这个秘密告诉别人。


我们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了,以为少了自己,工作就转不了。或者以为某项工作的完成,自己起了关键的一步。其实根本不是,我们完全可以请假试试。然后会发现工作照样进行的很好,这时候应该担心的就是自己的职位还能不能保得住了。所以,其实我们都没有那么高尚,我们只是想要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却对这种真实目的闪烁其词。

然而这三点其实一直都无法满足,所以只能自己学着找乐趣。钱少,那么就通过这份工作多长点本事,希望辞掉这份工作的时候,你又会了一项技能,又擅长了几个软件。事多,希望你可以学会时间管理统筹事务,而且还能照顾到自己的身体。离家远,希望你可以在上下班途中多听些讲座看些书。如此一来,一份不好的工作,也成了我们充实自己的过程,你转身离开的时候,会华丽得多。

工作都是琐碎的,我们就是普通人,我们没有很特别,我们的特别也只是体现在DNA上那百分之五的不同,而我们作为成人的特点,其实早就已经趋于一致了,大家一样的油腻一样的无力。随大流的抱怨,总是没有那么酷。你说是不是?

3,你不是太忙,你是不会休息

工作很忙吗?事情很多吗?找个笔记本,把当天,一周之内,半个月之内,一个月之内的工作,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的方法列下来,依次完成(你不需要列一个这样的四象限,但是心里要对自己需要完成的事务了如指掌)。



在完成一项复杂工作以后,做一项简单的工作来当作休息,而不是两手一摊,躺倒刷手机——这不是真正的休息,它反而会消耗掉我们做很多事情的时间。

坐一个小时可以站起来溜达,多喝水,用上厕所逼着自己站起来走走,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拿快递,交材料,这样的小事,最好还是自己去做,累不着。

酸奶,水果,这样的零食也是必要的,如果可以,把它们放在你的电脑前,这样就不会因为放在抽屉而忘记吃了。你看,其实对自己好点儿挺容易的。

4,远离负能量消极的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远离挑拨是非的人。有些人其实说八卦也不是心眼坏,也许他就是那样的习惯,闲来无事聊一聊。不是一路人,那么就姑且听之,但是千万不要入心。杨绛先生说,你们的烦恼是,想得太多而读书太少。所以,一定要从工作之外找到提升自己的源泉,不然你都干涸了,还怎么活泼泼的去奋斗。



写这些,其实是因为这两年来,自己也经历了一些职场PUA,也很苦恼,但好在慢慢走出来以后,再去回望就觉得当时的自己真是太难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个过程也让我长进了一些。美好总是与痛苦相伴。圣经说,苦难是化了妆的祝福。朋友说,触底以后的我们肯定会反弹。我实在看不得身边人经常因为同样的烦恼而抱怨,车轱辘话一直说,咱们可以敞开心灵拯救自己的不开心不?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