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篇1:幼教基礎

中華文化寶藏《宗運生命學》之“幼教篇”第1篇

幼兒剛出生時,無惡無善,無情無義,無東無西,心性如一面鏡子,教牠什麼,牠就記下什麼,這就是孩子的初心。可是,一旦來到這個世上,幼兒就想要了解世界的所有真相,這個初心就被外面的世界攪動了,產生了意識心。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意識心一旦執着於世界萬物的假象,執多執深就迷了,迷深了就遠離了智慧。

我們都想讓孩子身心健康,學習好。可是,健康是怎麼來的?怎樣才能學習好?根源都在“心”這兒。心不定,耗精耗氣耗神耗能,怎麼會健康、怎麼能學習好呢?再者,學習是用什麼來學的?是用心來學的,不用“心”,大腦和五官能保障好好地學習嗎?

殊不知,大腦、五官和行爲,都是由我們的內心指揮的呀。更重要的是,人的智慧藏於心,心靜生慧,內心清靜就是智慧,清靜心就是智慧心。智是心的本體,慧爲用,智如同燈泡,慧如同燈泡發出的光,智慧長明下去,將來孩子就會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就能夠報效國家。

然而,如今的家長和幼兒園老師,很多人並不瞭解幼兒的心性。幼兒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急於知道世界萬事萬物的真相,會生起貪念心,這種貪念之心,就是意識心對外在的釋放。孩子釋放意識心,就會消耗神氣,消耗神氣,就意味着內心變得浮躁,無法定下心來。

孩子的心定不下來,所學的知識在心裏面也是往來不定的,如同孔子所說的那樣:“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學了留不住,等到老師提問或佈置作業時,就急於應對,久而久之,孩子的本心就被遮擋住了,天性就出不來了,成了工具式的生物機器人,還會失去生活的情趣和意義。這就是孩子的學習提高不上去,以及整個教育系統頻出問題,孩子、老師、學校、家長和社會都不滿意的根源之一。

所以,教育孩子,從幼兒開始,就要立足於身心,育心爲首,以身育心,身心合一,從而保障孩子身心健康,精氣旺盛,精神飽滿,靈性、活力和創力持續不斷。這就要應用中華傳統文化之中的瑰寶——武學。武,並不是指當今的武術。武學,是中國獨到的一門學科,在人類史上絕無僅有,也是教化衆人、自我修養、教育後代之中,最爲專業、最具有針對性、最有效的方法體系。

中華武學經歷過數千年的無數印證,曾經是中華文化興盛、民族興旺強大的主要支撐之一,可惜現在基本失傳了,成了民族的一大遺憾。今天,我們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進教育復興、文化復興和命脈復興,則務必要把中華武學傳承下來,尤其要從幼兒教育開始。

武學,曾經是中國儒釋道三家用來修身養性的法術,其基本精神,是在行爲中規範身心,不要妄爲。比如坐姿、行走、臥法,都要保障陽氣生髮,“四氣”合德,通過理身疏脈,保持氣血暢通,經脈疏通,用四種“神氣”定心、定神,保障孩子神氣十足,凝神聚氣。“神”是心之本,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精神是最重要的。所以說,中華武學抓住了生命的精髓和根本,是幼兒教育之中首要的上乘大法,絕對不可輕視。

武學的基礎之學,尤其在中小學和幼兒教育中,是務必要首先應用的部分。一是在坐姿、 站姿、行走、禮儀等方面,作爲基礎的修爲方法。二是針對幼兒的特點,根據古人勞作的動作,編成相應的舞蹈,教孩子模仿、表演等。比如把古人拉鑽、搖轆、打水、鋤地等動作編成舞蹈,或藉助玩具,讓孩子在動作展示中疏通經絡,安心凝神。三是把國學經典名句,編成有趣的動作、舞蹈或有意義的故事,再融入武學的導引術,讓孩子在舞臺上表演,從而得到教育和成長。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