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像与本质

哲学是探究世界本源及其运行规律的学问。哲学家的使命就是为追溯世界本源及其规律。

我们看到的世界及其规律,哲学上称为现实是真的吗?很多人都说“眼见为实”,就是说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也有人说“看到的都是表像即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才是真实的,所以在人与人的交往中,都知道“知人知面不知心”,内心是怎么想的,只有自己知道。故人都是两面人!

到底现实世界与真实的世界区别在哪里呢?我相信真实是大的,同时也是实的。而现实则是小的,虚的成份不小,就像是“冰山的一角。”

柏拉图有个形像的描述,即“洞穴神话”。他假设有些人住在地下的洞穴中。他们是一群囚徒,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坐在地上,背向洞口,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在他们身后有一堵矮墙,墙后面有些人形的生物走过,手中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偶。由于人偶高过墙头,同时墙与洞穴口之间还有一支火炬,因此在囚徒面前的洞壁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影子。囚徒们由于生来就这么坐着,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再假设有一个囚徒设法挣脱了锁链,他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洞壁上的这些影子从何而来?他就会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并且大为惊讶。虽然他最初会感到眩晕,但是他会慢慢适应。他可以走出洞穴,看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而不仅仅是贫乏无趣的影子。原本他可以获得自由,但是他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他选择了返回洞穴,并试图劝说他的同伴,使他们相信洞壁上的一切只不过是真实世界的影子罢了。然而,他们认为他在胡言乱语,根本不会相信,并且杀死他了。

柏拉图的这个洞穴神话告诫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这是这个神话最直接的寓意。我们经常讲三观要正,而三观之首要是世界观。然而,我们眼睛的观察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我们的世界观又怎么是正确的呢?韩寒在他的电影《后会无期》里有句台词:“你连世界都没有观过,哪来的世界观?”

庄子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这也是告诫我们不要自以为是,以为自己理解了真正的世界。

没有一个人是全知全能的,我们只是依据自己很少的见识,在内心构建了一个并不真实世界而已。

现实中,要让别人了解和接受真相很难。在洞穴比喻中,那个逃出洞穴的囚徒,他希望别人接受他的建议,走出洞穴,但是都被拒绝了。难道那些人不向往自由?这可能是真的,当他们习惯了被囚禁之后,我们觉得呆在洞穴里,才是他们的命运。除了习惯之外,害怕风险、懒堕、无知等等,都会成为他们拒绝真相,否认真理的障碍。

甚至,那些人明知道别人说的是真的,但是,碍于面子,基于利益算计,也不敢打破某种既成的秩序,也会说谎话来拒绝。

那个逃出洞穴的人最后成了殉道者,他是苏格拉底的象征。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是公认的古希腊最伟大的哲人。但是,他被以引进新神、毒害青年的罪名被雅典公民大会判决服毒自杀。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的英雄。苏格拉底拒绝了朋友和学生要他乞求赦免和外出逃亡的建议,饮下毒酒自杀而死。

我们常人做不了哲学者,但起码思考还是要的,不要太简单。也就是说平时要有自己的思想,不可人云亦云,更不可见风就是雨,只要记得“看到的未必是真的”,思考一下其背后的真实!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