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一切成爲它本來的樣子

——參加《非暴力溝通》讀書會有感

“今天的主題是什麼呢?”我一邊拿着筆,一邊等着同事的迴應。

“愛自己。”同事平靜地說道。

“什麼?”我明明聽到了,卻又像沒有聽到一樣重新問了一遍。

“愛自己。”同事又說了一遍。

我驚訝又驚喜地把這個主題寫在了面前的白色紙板上。心裏突然對這次的讀書會充滿了渴望和期待。

意識到自己的這個波動,我在心裏默默地問自己:“爲什麼會這樣呢?”我爲什麼聽到愛自己會有些驚訝呢?我一直“致力於”愛自己,想讓自己更輕鬆一些,也想要通過愛自己更愛周圍的人。我那麼想要愛自己,可是,我真的愛自己嗎?或者說,我懂得怎樣愛自己嗎?

我買喜歡的衣服來愛自己,我買漂亮的的飾品來愛自己,我花時間學技能來愛自己,我逛街、喫美食、看書、和閨蜜小聚、交新朋友,我通過各種大家覺得愛自己的方式來愛自己,但我依舊焦慮、暴躁,常常自責、內疚,我明明那麼愛自己,但是我連愛自己都覺得焦慮。

所以,我不敢追問自己愛孩子嗎?更不敢問自己真的愛孩子嗎?

《非暴力溝通》說:“出於對生命純潔的愛,而不是出於恐懼、內疚、羞愧、職責或義務來選擇生活,是愛惜自己的重要體現。”

我常常覺得生活中似乎有一股無形的力量推着我,我疲憊的時候推着我,我安靜的時候推着我,甚至,在我只是想停下來坐一坐的時候,它還在推着我。我突然意識到這股力量的來源,它是我的恐懼,我的內疚,我的羞愧,我因爲職責,我因爲義務而產生的情緒,它們擰在一起,讓我不情不願地向前走着。我的付出,努力都被它脅迫,所以,我連愛自己都被它脅迫,我可能不是真的在愛自己,我一直都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麼。

那是什麼呢?我突然陷入了沉思。同事說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生命課題。我想這應該就是我的生命課題吧,我總是迷茫又以爲自己清晰,在清晰的邊緣又再次陷入迷茫當中,來來回回,反反覆覆。這樣來回反覆都在提醒我去探索我的生命課題——我的真正需求是什麼?

《非暴力溝通》說:“我希望,我們的改變是出於對生命的愛,而不是出於羞愧或內疚這些具有負面影響的心理。”

作爲媽媽,我總是試圖改變自己。看到別的媽媽做的好的地方,我會通過學習別人來改變自己;聽到別的媽媽提出的方法,我會通過直接運用來改變自己;看到孩子出現問題的地方,我會針對問題來改變自己;讀到書中的方法,我會通過效仿來改變自己。我會因爲自己的暴躁改變,會因爲自己的內疚改變,會因爲自己的不負責任改變。我總是不斷地改變,不斷地試圖改變,改變的原因只有一個,我總是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

這樣的改變介於自願和不情不願之間,爲什麼會這樣呢?我明明那麼愛我的孩子。這一刻,我意識到了我的改變都來源於我要改變,我的內疚、自責、責任、義務讓我改變,我好像沒有考慮過孩子們的需求是什麼。所以,改變了又如何,我們的內疚和自責還在,而我們的問題也依舊在。

《非暴力溝通》說:“我相信,我們越是投入生命的樂趣中——服務生命是唯一的目的,我們也就越愛自己。

讀書會的最後,我問了這樣的問題:“對生命的愛是怎樣一種愛呢?愛的本質是什麼?”這好像是個很大的問題,足夠人們討論很久,也足夠人們通過不斷的嘗試才能體會到。但奇怪的是,我們大家竟然得到了一致的結論:讓生命成爲它本來的樣子,這就是對生命最純真的愛了!

我一瞬間覺得有些暢通:我那麼愛孩子,那我就努力讓孩子成爲他們本來的樣子,我只是通道,他們經由我而來到這個世界,我作爲這個載體,能做的就是讓他們成爲本來的樣子。我想要愛自己,那就讓我的生命成爲本來要成爲的樣子,不要用帶了評判的眼光去看待,學會臣服於它本來的樣子。

讓一切成爲它本來的樣子,就是對這個世界最深沉的愛了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