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的第三百零九天——《割谷》

記得小時候家裏在大坪裏就有5分田,其他的一畝田分爲了三個地方,都是山上的田,遇到天旱的時候基本上就沒有辦法種水稻,因此就被父親栽上了樹苗、西瓜、苧麻等等。

一年三季,兩季稻子一季油菜或者麥子,那時候就記得爺爺父親們開始算節氣,什麼穀雨耕田播種了,什麼小滿麥子開始灌漿了。而家裏那5分田從來沒有停歇過,只爲一家三口的一年溫飽,因爲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爲沒有太多糧食,母親在煮飯的時候加了紅薯米,夾在一起喫,那是我最討厭的事情,後來隨着條件好些了才喫上全白米飯,哪怕只有一點點鹽菜都可以拌上兩大碗,那種喫飽的感覺真的很幸福。

家裏5分田和爺爺奶奶家的一畝田連在一起,我們家割谷的時候就會幫爺爺奶奶家割完,於是在農忙時候幫家裏收割就成爲了必須會的技能,而我卻是孩子們中的另類,哪怕是種稻子的時候我也僅僅是在岸邊幫忙打槓槓兒,提秧把子,少有的插秧、割谷、遞谷鋪子……其他的孩子們都是家裏的一把好手,能夠頂半個勞力,而我母親總說,我家的女兒是當男孩子養的,但是比男孩子更金貴,以後我不要她做農活,這些事情就不要她學了。

就這樣我躲過了一年又一年的農忙,而那爲數不多的幾次下田的經歷成爲了這一輩子應該都不會忘記的深刻記憶。一年暑假家裏割谷,勞力不夠,我這個不是勞力的半邊把式也上了場。拿着鐮刀,開始下手的時候信心十足,於是割了六小壟,慢慢的,越來越跟不節奏,越割越慢,從六壟到四壟,再到兩壟,割到最後就剩下兩壟,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個葫蘆般。割到最後,一激動把小拇指給割傷了,流了血,因此我也成功上岸。一起幫忙割谷的叔伯哥哥姐姐們就開始笑話我說:不曉得今天喫飯的時候有沒有葫蘆和雞肉喫啊!而自此以後我再也沒有下過田栽秧割谷了,小腿上被稻葉拉傷的口子和小拇指上的破皮早就已經沒有了,而那種悶熱、飛蟲、深泥深深印在了我的心裏,永遠也不會忘記。

路不好,稻子擔回去,得找好天氣,塔是用石磙壓的,曬穀子要用竹簟子,那又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記憶。後來隨着稻子的產量越來越高,喫得越來越好,再也沒有餓過肚子,再到現在,婆婆家的稻田一年只用種一季,也能供一家一年喫不完,而且還講求環保,儘量少打農藥,機器收割直接送塔裏晾曬,十分方便。

因爲一個人,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喫得越來越飽,而這個人昨天已經走了,今天用此文來悼念。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從今後好好喫飯,珍惜每一粒糧食,教育子女,當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學習更多的本領,盡好家庭責任與社會責任。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