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地圖集/2007.4

【序言】

三度直轄的重慶,一路走到今天,已形成幅員面積8.2萬平方公里,3000餘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歷史的滄桑鉅變與城市變遷如影隨形。借西部開發、三峽移民、再度直轄等難得的契機,重慶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城鄉結構逐步優化,生態環境日趨改善,人民生活不斷提高。重慶,這座山水之城,創造了許多奇蹟,成爲了一個“三個月就需要更換一般地圖的城市”。


重慶是我國最早對外開埠的內陸城市,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遠東戰區指揮部所在地,是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最大的中心城市和工商重鎮,是我國面積最大、人口最多、行政單元最多、最年輕的中央直轄市。

重慶境內旅遊資源豐富,獨具特色,集山、水、林、泉、瀑、峽、洞等自然旅遊景觀爲一體,融巴渝文化、民族文化、移民文化、三峽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等濃郁的歷史人文景觀於一身。有世界文化遺產1個,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6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2個。

山城都市旅遊,長江三峽黃金旅遊線,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釣魚城古戰場一直,芙蓉洞、天坑地縫、小三峽、黔江民族民俗、溫泉湖泊度假以及陪都遺址、革命遺址等衆多的風景名勝,使重慶成爲休閒觀光、旅遊度假的絕好勝地。

重慶是西南地區唯一擁有水陸空管等綜合運輸體系的最大的立體交通樞紐。

重慶自古以來就是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的物資集散地和商貿中心。

【序圖】

》重慶曆史沿革


【人口 資源 環境】

》地貌

重慶市地貌格局,嚴格受大地構造控制,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環境保護


【經濟與社會】


【區縣圖】

》都市九區簡介

》都市區

——渝中區

重慶母城和發源地,曾是巴國國都、大夏國國都、中華民國陪都和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駐地,形成了巴渝文化、抗戰文化和紅巖文化。1949年11月重慶市解放,1950年6月設第一區,1955年11月改市中區,1995年3月改稱渝中區。

最高點鵝嶺海拔379米,最低點朝天門沙咀海拔160米,坡度很大,是壯麗的山城;因瀕臨兩江,又是秀美的江城。

主要旅遊景點:紅巖革命紀念館、桂園、重慶市人民大禮堂、朝天門廣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湖廣會館、鵝嶺公園、通遠門城牆遺址公園、洪崖洞民涯貌區等。文物古蹟有東周巴將軍蔓子墓、羅漢寺等。

——大渡口區

——江北區

位於重慶主城區中部,現存稀有古樹有黃桷樹、銀杏、大茶花、烏桕、皁角、桂花、藍花楹、印度榕、紫薇、蘇鐵等10餘種。

是重慶市對外交通樞紐,紅旗河溝汽車北站是重慶市主要對外交通客運站之一。

——沙坪壩區

旅遊資源融巴渝文化、抗戰文化、紅巖文化於一體,形成了歌樂山名山旅遊、磁器口古鎮旅遊、都市休閒購物旅遊、田園生態等特色旅遊。

——九龍坡區

境內華巖寺是著名的佛教文化旅遊勝地,還有重慶市動物園等景區。

——南岸區

現區境大部分地區原爲巴縣屬地。1929年重慶建市,拓展市區範圍,將長江南岸沿江的南坪、海棠溪、龍門浩、玄壇廟、彈子石等地由巴縣劃入,設南岸市政管理處管理。

植物品種有1620多個。經濟作物和觀賞花卉資源有突出優勢,其中茶花、杜鵑、羅漢松、臘梅、櫻花、海棠等享譽國內外。保存有銀杏、水杉、南方紅豆杉等古老的稀有樹種。

南山風景區峯巒起伏,植被茂密,上千公頃森林蒼翠蔥鬱,是重慶市主城區的天然綠色屏障,氣候調節庫和避暑、旅遊勝地。南濱路是新興的旅遊休閒觀光帶,南山一棵樹觀景臺是觀山城夜景的佳地。還有黃葛晚渡、海棠煙雨、龍門皓月、塗山宋代黑釉瓷窯羣遺址、黃山陪都遺址等景區。

——北培區

有縉雲山、嘉陵江小三峽、北溫泉、金刀峽、勝天湖等景點60多處,還有抗日名將張自忠陵園、復旦大學舊址、老舍和梁實秋等文化名人舊居等人文景觀和100多個“陪都”遺址。

——渝北區

商周之際爲巴國境域

旅遊景區(點):宋代狀元馮時行寓所“縉雲故里”及“狀元井”


》都市區城區索引

渝中半島

觀音橋 上清寺

大坪 楊家坪 南坪

沙坪壩 大石壩

朝天門 彈子石海棠溪 南山

華巖寺 九宮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