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铁,饭是钢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

家里的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就这样一代一代被传递了下来,如今,当我们成长为父母,也会经常用这句话来提醒小朋友要多吃饭,吃好饭。

然而,即使是听着祖辈们同样教诲长大的我和先生,对待食物的真实反应也是大相径庭的。

每天早饭,先生做饭,总会翻着花样准备各种各样的早餐品种,即便这样,也时常碰到做了这个,孩子又说要吃那个的情况,然后,又得去忙活一翻......然而,即使这样,先生从来没有在这件事上和孩子发过脾气,总是尽可能满足孩子的嘴巴。

换做是我,碰到孩子提的这些要求,我的怨气油然而生,“老娘辛辛苦苦做好了饭,你还挑三拣四的,爱吃不吃”。这时候,人是铁,饭是钢,在我这里,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回忆起,我俩小时的生活场景,对于对待吃饭这件事的态度,也许也能找出蛛丝马迹来。

先生小时家庭条件有限,奶奶一个人需要养活两个孩子,吃饭对她来说,就是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一天奔忙,到头来,说到底也就是为了把孩子的肚子填饱。即使现在,生活条件比当初已经天翻地覆,奶奶还是愿意在厨房忙活,准备各种各样的食物,逢年过节,也总是从老家给老公邮寄各式各样老家的特产。

只要是孩子愿意吃的,奶奶总是很愿意去身体力行。

我想,先生从奶奶那里接收到食物的重要性,一定都是从奶奶的言传身教中得出的。

场景切换到我的小时候,家庭环境相对优越,也就滋生了各种挑食的毛病,印象中,从来没有过对于饥饿的感受。自然,对于“人是铁,饭是钢”,不过是停留在耳边的一句熟悉的唠叨罢了。

一个是对于食物身体力行的“实践者”,一个是少年不知饿滋味的“我”,我们从祖辈们的身体力行中去学到那些俗语的道理;

这些道理,往往不仅仅听他们说了什么,而是我们日积月累地看到他们为此做了些什么,我想,这就是言传身教的真实意义,用身教的力量去影响我们的孩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