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愛,有害 一  孩子啃老,誰之過?

一  孩子啃老,誰之過?

靜子在下班路上偶遇我,拉着我的手,和我吐槽她的糟心事。她老公下崗了,在南方打着一份四處奔波的工。婆婆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白天僱了一個保姆,晚上就是下了班的靜子照顧。這還不是最讓她鬧心的,更讓她頭疼的是她的寶貝兒子,27歲了,已經大學畢業。實習期間家裏就託人給他找了省城一家大型國企的工作,孩子幹了不到半個月,嫌三班倒太累,說啥也不幹了。畢業後先後找了幾份工作,不是嫌累,就是嫌掙錢少。現在什麼也不做了,天天在家打遊戲。處了一個小女朋友,也不工作,一起都窩在她家天天玩手機。她看着着急,卻不敢說,怕孩子們煩。

她說兒子從小被爺爺奶奶寵壞了,(不知道作爲父母的他倆又是怎麼做的呢?)從來都沒捱過累,更沒喫過苦。大學期間,處對象錢不夠花,總向父母要錢。他倆月月多給也就算了,孩子竟然還去網貸,整出十多萬的窟窿,最後堵不上,都是他倆給還的。她說他倆讓孩子給整怕怕的了。孩子畢業了,她和老公省喫儉用在省城給孩子買了一套130多平的樓房,首付後按揭,每月五千多的房貸,全壓在他倆身上。

我問她:“孩子工作還沒着落,爲啥着急買房?”

她說:“孩子有對象了,要有房”。

我說:“那你可以給買個小點面積的,壓力小,以後孩子有條件再換大的不行嗎?”

她說:“那不行,孩子說,要一步到位”。

五千多的房貸,在這個18線都算不上的小城,壓力山大,她一個人的工資都不夠。她說孩子爸打工還能掙點,房貸再加上家用,他倆現在就是“月光族”。

我問她:“不行你讓孩子和他爸一起出去打工唄,一是鍛鍊鍛鍊孩子,二是讓孩子體會到父母掙錢有多麼不容易。”

靜子驚訝地看着我:“那怎麼行呢?我可不能讓我兒子喫他爸那份苦。再說了,兩地生活時間長了,對象不就得黃了呀?”

我看着滿臉焦急的靜子,有些無語。這樣的觀念,孩子長成了啃老族,誰之過?

二  你如此寵溺他,這不是愛,是害

阿香的寶貝兒子也已經大學畢業了,曾經是學霸級的孩子,名牌大學,就業當然不成問題。去年剛畢業,就已經簽約到南方某一線城市的一家新成立的IT公司,高薪。這是阿香的自豪,也是大家茶餘飯後羨慕的“別人家的孩子”。

只不過,優秀的學霸被阿香兩口子寵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使上了大學,寒暑假節假日回家,都是車接車送。在學校換個寢室,都得她媽去幫着整理。畢業季爲了裝拉桿箱子,他爸媽半夜三更視頻兩個小時各種遙控指揮。

所有的衣服,水果,都要阿香給買後快遞過去。上了班,孩子不會做飯,全是點外賣,喫外賣喫得體重嚴重超標。春節放假,疫情期間,外賣訂不了,阿香頂着各種風險,火急火燎地飛去南方。因爲孩子不會做飯,她不去,孩子說沒飯喫。阿香下了飛機到那一看,他兒子的出租屋已經髒亂得下不去腳,牀單被罩四個多月沒洗過,頭髮三個月沒理,滿屋子礦泉水瓶,飲料瓶。剛下飛機的她顧不得長途跋涉地疲憊,忙三火四地開始給收拾房間,洗洗涮涮。塞進洗衣機裏的牀單被罩都已經變色了,根本洗不出來,她又趕緊出去買新的……從南方回來之前,阿香給孩子準備了各種喫的,塞了滿滿一冰箱。連水果都是洗好了,切成塊,用保鮮膜包着一份一份放進冰箱。

回來之後,阿香大病了一場。她說特別惦記她兒子,如果近一點,她就可以經常去經管經管,給洗洗涮涮,做做飯。我們都很着急,告訴她:“孩子長大了,你該放手讓他自己鍛鍊獨立生活的能力”。她總是說:“孩子還小,在家也沒幹過這些,等以後有對象就好了”。“再說他也忙,有他更大更遠的志向,可不能把時間都浪費在這些雞毛蒜皮的生活瑣事上。”

不知道阿香是否知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她的這種寵溺,這種愛,會害了孩子的。那麼聰明的孩子,即使胸懷大志,也已經長大成人,如果他自己不想改變,他父母再不肯放手,他勢必會被父母的溺愛寵成生活都不能打理的“巨嬰”。

三 孩子的行爲,總會有父母的縮影

小小女孩兒,乖巧可愛,媽媽在旁邊捧着手機打遊戲,穿着漂漂亮亮的她就坐在那兒認認真真地寫作業。這也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們印象中小穎的女兒。

小穎本人算是“富二代”,家裏條件好,又嫁了一個條件更好的對象,所以,她早早就退出特別辛苦的一線,在單位幹着一份相對悠閒,可有可無的工作。閒暇時間一大把,她就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刷刷手機,打打遊戲,做做美容,開着一輛價值不菲的小車溜溜噠噠。

小穎對孩子還算挺上心的,沒有扔給公婆父母,也沒有送到私立寄讀學校,自己天天接孩子上下學。只是因爲物質條件好,又本着“女孩兒要富養”的教育理念,孩子從小喫穿用度都是各種名牌,零花錢更是絡繹不絕。好在小姑娘還是挺乖巧的一個小孩兒。

可是最近,小穎吐槽:“女兒不聽話了,總偷着打遊戲,還花了不少錢充值買裝備。一張卷子倆小時都做不完。也越來越愛打扮,各種化妝品都要試試。學習成績直線下降,咋說也不吱聲,依舊我行我素。快要被氣瘋了!”看着上火的小穎,熟悉她的於大姐告訴她:“你和她爸先把遊戲都停了吧。孩子到了青春期,本來就不好管,你倆的言談舉止,都在影響着孩子呢。”

小穎追求名牌是出了名的(條件好,無可厚非。)但在陪孩子學習的時候,也是不停地打遊戲,還不斷地充值買裝備。據說孩兒爸爸也是遊戲狂,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潛移默化,身上必然會有父母的縮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至於教育子女,也是各有各的招數。孩子在成長,父母也要一起成長。當成長過程中出現偏差的時候,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哪裏出了問題,然後再和孩子一起努力,糾正偏差。該管的時候必須得管,該放手的時候也必須放手,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千萬不要把教育的任務都扔給老師和學校,父母的言傳身教,更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