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裏有枚文藝青年

    ——所謂文藝至死,就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無病呻吟、沒事找事。

      從17歲開始寫作到現在,靠着半桶墨水,混跡江湖十年,寫過新聞稿、小說,也發表過散文、詩歌,前後碼了該有幾十萬字吧,雖然沒什麼可圈可點的成績,但作爲一枚野蠻生長的文藝青年,多少也有點東西拿得出手,今天就隨便聊聊我的一些經驗與認知。

  在我看來,文學創作其實就是把語言藝術進行多元化的加工,將語言衍生出來的文字進行組合排列,讓它們既可以如“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般抽象唯美,也可以似“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般委婉俗雅,而那些古往至今被稱爲“詩人、作家”的能工巧匠們,成日裏都沉浸在這種“文字遊戲”中樂此不疲,爲我們留下了諸多寶貴的精神財富與文化底蘊,當然也留下了被“背誦全文”支配的恐懼。

    說到看書,我其實從小就是一個很討厭看書的傢伙,當然了,也不是什麼書都討厭看,比如漫畫書《老夫子》、《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還有兒童小說《淘氣包馬小跳》以及一些故事類的書籍我是不討厭的,因爲我很喜歡這類書籍的表現形式,後來長大一些,我也學着別人看什麼玄幻小說、武俠小說,但我發現無法從那些無腦意淫、毫無邏輯的劇情中汲取到任何營養價值的時候,我便放棄了,再後來,我開始讀中外的名著,讀那些被人推崇的讀,比如《霍亂時期的愛情》、《百年孤獨》這種關於愛情、家族命運一類的長篇小說,這些書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的一些價值觀念,並且讓我積累了許多描繪命運、人生的靈感。

    一篇好的文章、一個好的故事,是必然需要靈感的牽引,而靈感這種東西跟彩虹一樣,可遇不可求,(人工彩虹不算)那些詩人作家們之所以喜歡到處溜達、追尋遠方,就是希望能在自然中捕捉到更多的靈感,可對一個尚在謀生的傢伙來說,遠方只能是地鐵能到的地方,說出來不怕笑話,我至今連真正的大海都沒瞧見過,不過也不打緊,這人海中的景色也不比大海差多少,只要有閒暇時間,我便去街上觀察那些來往匆忙的行人,然後腦子裏開始發問:這個人是什麼職業?現在準備去哪兒?他的生活有什麼故事?……提出這些問題後,我便開始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每個人物的故事與命運,於是乎,一個小小的人物故事便誕生了,而這種獲取靈感的方式是最便捷、最廉價的,並且對提高自己的認知也很有幫助。

    最後簡單做個結論吧,搞文學創作是一件十分苦逼的事情,首先,它是沒有標準的,或者說,大多數人是不知道好與壞標準的,你寫的東西,有人喜歡也必然會有人不喜歡,這關乎你個人的認知高度以及讀者的理解水平,不過我從不和讀者槓,反正你不喜歡就是你對,你喜歡就是我對,寫個東西、看個東西不必上升到爭爹爭媽的地步,其次,搞文創是一種厚積薄發的堅持,通俗的說,你得先有豐富的閱讀積累再下筆,並且這種知識積累大多時候都是廣泛性的,如果故事需要,你甚至還要了解母豬的產後護理。講了這多,雖然搞文學創作這件事是挺苦逼,但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無論對思維邏輯的鍛鍊,還是對人情社會的認知,都有着非常積極的作用,至於最後能不能收穫名利,那就得看你夠不夠努力、有沒有天賦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