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里有枚文艺青年

    ——所谓文艺至死,就在平淡无奇的生活中无病呻吟、没事找事。

      从17岁开始写作到现在,靠着半桶墨水,混迹江湖十年,写过新闻稿、小说,也发表过散文、诗歌,前后码了该有几十万字吧,虽然没什么可圈可点的成绩,但作为一枚野蛮生长的文艺青年,多少也有点东西拿得出手,今天就随便聊聊我的一些经验与认知。

  在我看来,文学创作其实就是把语言艺术进行多元化的加工,将语言衍生出来的文字进行组合排列,让它们既可以如“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般抽象唯美,也可以似“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般委婉俗雅,而那些古往至今被称为“诗人、作家”的能工巧匠们,成日里都沉浸在这种“文字游戏”中乐此不疲,为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文化底蕴,当然也留下了被“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

    说到看书,我其实从小就是一个很讨厌看书的家伙,当然了,也不是什么书都讨厌看,比如漫画书《老夫子》、《名侦探柯南》、《哆啦A梦》,还有儿童小说《淘气包马小跳》以及一些故事类的书籍我是不讨厌的,因为我很喜欢这类书籍的表现形式,后来长大一些,我也学着别人看什么玄幻小说、武侠小说,但我发现无法从那些无脑意淫、毫无逻辑的剧情中汲取到任何营养价值的时候,我便放弃了,再后来,我开始读中外的名著,读那些被人推崇的读,比如《霍乱时期的爱情》、《百年孤独》这种关于爱情、家族命运一类的长篇小说,这些书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一些价值观念,并且让我积累了许多描绘命运、人生的灵感。

    一篇好的文章、一个好的故事,是必然需要灵感的牵引,而灵感这种东西跟彩虹一样,可遇不可求,(人工彩虹不算)那些诗人作家们之所以喜欢到处溜达、追寻远方,就是希望能在自然中捕捉到更多的灵感,可对一个尚在谋生的家伙来说,远方只能是地铁能到的地方,说出来不怕笑话,我至今连真正的大海都没瞧见过,不过也不打紧,这人海中的景色也不比大海差多少,只要有闲暇时间,我便去街上观察那些来往匆忙的行人,然后脑子里开始发问:这个人是什么职业?现在准备去哪儿?他的生活有什么故事?……提出这些问题后,我便开始用自己的想象去填充每个人物的故事与命运,于是乎,一个小小的人物故事便诞生了,而这种获取灵感的方式是最便捷、最廉价的,并且对提高自己的认知也很有帮助。

    最后简单做个结论吧,搞文学创作是一件十分苦逼的事情,首先,它是没有标准的,或者说,大多数人是不知道好与坏标准的,你写的东西,有人喜欢也必然会有人不喜欢,这关乎你个人的认知高度以及读者的理解水平,不过我从不和读者杠,反正你不喜欢就是你对,你喜欢就是我对,写个东西、看个东西不必上升到争爹争妈的地步,其次,搞文创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坚持,通俗的说,你得先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再下笔,并且这种知识积累大多时候都是广泛性的,如果故事需要,你甚至还要了解母猪的产后护理。讲了这多,虽然搞文学创作这件事是挺苦逼,但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对思维逻辑的锻炼,还是对人情社会的认知,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至于最后能不能收获名利,那就得看你够不够努力、有没有天赋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