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31《小英雄雨来(节选)》说课稿

《小英雄雨来(节选)》说课稿

谢 丽

一、说教材

《小英雄雨来(节选)》是统编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选编的都是一些长课文,引导学生探究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这篇课文节选自作家管桦写的同名中篇小说,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聪明勇敢,游泳本领高强,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斗争精神。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机智勇敢、宁死不屈的少年英雄塑造得活灵活现。文章中多处的环境描写以及雨来的正面描写和敌人的侧面描写,都有力地刻画出了雨来的英雄形象。

二、说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扭”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练习给每部分加上小标题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与敌人英勇、顽强、机智地作斗争的英雄品质。

4、体会课文中描写还乡河景色的作用。

三、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是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教学我主要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抓住要点阅读,实现长文短教的教学方法。

  学法: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重点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法学习,学生通过“读画思议”感知文本。

五、说教学流程:

(一)学前抽测:抽查每组A3号背诵《囊萤夜读》

(二)齐读学习目标

1、我能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晋、扭”等17个生字,会写“晋、炕”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我能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试着课文各部分加小标题,并能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3、我能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

4、我能体会还乡河景色描写的作用。


(三)教师谈话导入:

1、你心中的英雄是怎样的?你知道哪些英雄人物?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小英雄,他的名字叫——雨来。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可能会回答: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课题质疑导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情感兴奋。]

3、在大家独学之前,请打开课本,读一读79页和85页泡泡里的话,这两个小提示告诉我们怎样阅读长课文。

点拨:

长课文的学法:

1、读完一部分要及时总结(化整为零,边读边想)

2、读到后面时,有时会忘记前面的内容,可以往前翻一翻,前后结合对照着阅读。(瞻前顾后,前后联系)


   4、自学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先独立思考10分钟 ,再小组交流,全班分小组汇报交流。 [完成探究一] [完成探究二] [综合提升]    。

 大展:[完成探究一] 说说课文每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给每个部分拟个小标题。

学生上板展示;点评,教师引导,点拨。总结出加小标题的方法:可以选用文中重点的语句,(若引用文中原句,则使用双引号)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小标题的字数可以是五六个字,也可以是三四个字。)

(游泳本领高;上夜校念书、掩护李大叔、勇斗鬼子、宁死不屈、机智逃生)或(“望着妈妈笑”、“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把缸挪回原地”、“什么也没看见”、“有志不在年高”、“雨来没有死”)

追问学生:“有志不在年高。”是什么意思?(这是人们对雨来的赞扬,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深深感动、激励着芦花村的人们。)

追问:借助标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和情节)

 [完成探究二] 面对敌人,雨来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自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来,读一读,仔细体会)

1、预设:①三处“没看见”

学生汇报找出的三处“没看见”,

课件适时出示:

1)师出示以下句子,生自由朗读三个“没看见”所在的句子: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2)追问:雨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了这三句话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通过交流,感受雨来的坚强与勇敢。

3)师运用提示语分别引读上面三个句子:

面对敌人的假装温柔的盘问与哄骗,雨来是这样聪明机智地回答(学生接读)……

面对敌人的财物的诱惑和刺刀的威胁,雨来是这样沉着镇定地回答(学生接读)……

面对敌人凶狠残暴的毒打,雨来是这样坚强不屈地回答(学生接读)……

这样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感悟雨来的品质,真正发挥了“读”的作用,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升华情感。读到最后学生就深深体会到了雨来的那句“没看见”的背后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雨来为什么能够这么做?着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以下句子,并体会句子的意思。

 ②“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追问:这句话在全文中出现了几次?它有什么作用?

正因为他上夜校读书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雨来才能做出掩护李大叔的举动;正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鼓舞着雨来,成为雨来的信念、意志、动力,是雨来与敌人做斗争的精神支柱,雨来才能面对鬼子的软硬兼施,宁死不屈,可以说,正是爱国主义的信念,给了雨来战胜敌人的勇气和意志。反复描写,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读者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下面让我们像雨来那样充满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朗读好这句话。

完成【综合提升】

文章多次写到还乡河的景色,请标记相关句子,读一读,思考: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朗读:

预设:第一处,描写了鬼子侵略前,还乡河优美的风景和平静的生活。雨来就是在这里成长,学会了游泳。你能读出这种宁静幸福的生活吗?指名读、指名小组读。

预设第二处:联系上下文,你读出了什么?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傍晚的红霞好似红绸子与鸡冠花,像是雨来的鲜血染成,映照着还乡河,显得悲壮,人们为雨来的牺牲感到悲伤难过。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指名读,小组读。

预设第三处:此时的还乡河似乎只听见河水呜咽,虫子低鸣,人们深深地怀念雨来,此处也暗示这雨来其实并没有死(渲染气氛,以动衬静):齐读感悟。

小结:这三处描写在文中出现的位置不同,表达了人们的心情也不同,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补充景物描写的作用:以景衬情。

[设计意图: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读使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让学生学会读书;让学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机会,让学生乐于表达。]

课堂结束语:

这样美丽富饶的家乡,岂容外敌肆意侵略,恶意践踏!让我们永远牢记:“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学生完成当堂检测,并汇报。下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