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薄》聽書筆記

《淺薄》這本書至少聽了3遍,與此同時也在聽《知識的邊界》,這兩本書觀點基本對立。一起對照着學習,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同一問題。

畢竟,全信書不如不信書。只聽一類觀點,難免會偏聽偏信。多角度看問題,纔好更好的認識事物的全貌。

1、用互聯網進行碎片化學習,雖然方便,但其負面干擾也是不容忽視的。多數情況下我們需要自己主動的進行干擾切斷,以此來增強自己的專注力。

這一點深有體會,尤其是說到互聯網對思維的打擾時。結合自身,我發現這很符合我最近的經歷。

工作的時候,我經常會帶上耳機,不開音樂,爲的是隔音,更是給自己主動暗示“戴上耳機就得專注”,這樣主動切斷干擾,確實能增強自己的專注力,提升工作效率。

自此之後,我也開始刻意的退出無用的羣聊,屏蔽些消息。有很多羣,偶爾打開,發現聊天的內容也都是些閒聊,實在不感興趣就退了。不好退的,就直接屏蔽消息,幾天纔看一次。

朋友圈也是如此,但凡讓我看見,一天內連發多個廣告的,我先看看其朋友圈以往記錄,不管是不是微商,只要廣告偏多的,我都直接屏蔽其朋友圈,並且打上“微商”的標籤。

假如他再讓我給投票,或者私信發給我什麼信息,這類的,除非親戚朋友,否則就直接刪除好友。

自此之後,微信安靜了許多,朋友圈也清新了許多,確實感覺不錯。

2、人腦具有可塑性,吸收什麼,就容易變成什麼。所以說學習是必要的,而且應是終身的。自己不有意的用好知識來填充大腦,那麼大腦就會被無用的、垃圾的東西佔據。這是該書給我的一個新概念、新認知。

3、大腦應該是CPU,去思考計算,而不是像硬盤一樣進行存。雖然這樣說的有點極端,但是也確實適用於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

GDT工作法的一個核心要素就是把要做的、想做的、不確定的、隨時的想法,都先記錄下來,不要讓他經常出現在腦海裏,這樣才能抽出時間更高效的完成已經確定的工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