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絮

我們這裏管楊柳絮叫“楊樹毛子”、“柳樹毛子”。小時候的我,很喜歡這玩意兒,白白的,一團一團,毛絨絨的滿天飛舞。有點像棉花,又像吹散的蒲公英。喜歡和小夥伴兒們在風中追逐着那紛紛揚揚的楊柳絮,只是覺得這輕靈的,飄逸的小東西很好玩兒。

後來上學了,記不清什麼時候開始,偷偷地迷上了《紅樓夢》。(那時候看閒書,是不務正業的表現,所以只能揹着老師和家長,偷偷地看。)那時候特別喜歡林黛玉,常常和書裏的林妹妹同喜同悲。也喜歡書裏的那些詩詞,就一首一首抄在筆記本上,沒事兒就悄悄地背誦,比老師留的背課文作業還上心。

記得偶填柳絮詞那章,小小的柳絮,被大觀園的姑娘們寫得那麼美。 誰說“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黛玉的那首《唐多令》:“粉墮百花洲,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隊成球。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還有寶釵的《臨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圍蝶陣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年少和好朋友討論寶釵黛玉誰更可愛的時候,常常引經據典用這兩首詞,認爲黛玉真性情,寶釵人虛僞,又勢利。

於是,再看楊花飛舞,柳絮飄揚,就會想起多愁善感的林妹妹,眼裏的柳絮,也變得楚楚可憐,令人傷感。時不時“爲賦新詞強說愁”,硬要寫幾行春去花落,柳絮漂泊的句子……

長大了,再看《紅樓夢》,再不會像年少時候那樣,單純固執地揚黛抑釵了。黛玉的柳絮詞傷感悽婉,是因爲林妹妹身世淒涼,寄人籬下,內心敏感,纔會覺得柳絮“飄泊亦如人命薄”。寶釵也非虛僞之人,只不過性格開朗,看問題喜歡積極陽光的一面,纔會有“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那纔是青春飛揚該有的積極向上的心態。可惜,年少的時候不懂,只一味地“怨恨”寶姐姐,“搶了”林妹妹的“寶哥哥”。其實,寶釵也好,黛玉也好,都有她們可愛的一面,儘管還是逃不過小說裏的薄命司,都是可憐人。

人到中年,反而越來越討厭楊柳絮了,但是和《紅樓夢》無關,只是因爲自己得了過敏性鼻炎。每到春末夏初,楊樹毛子柳樹毛子飄落的季節,鼻炎必犯得無法忍受。打噴嚏,流鼻涕,耳朵眼睛都癢得難受,每天都是“眼淚汪汪的”,經常鼻涕一把眼淚一把,慘不忍睹。即使出門戴着口罩,也還是不可避免被這飛舞的無孔不入的白色絮狀物刺激得噴嚏連連。

忍無可忍,就只能靠喫抗過敏藥來緩解鼻炎症狀。抗過敏藥吃了就犯困,腦子迷迷糊糊昏昏沉沉,想要安心做事,就得打起雙倍精神,努力撐着。卻還是因爲吃藥睏倦而“反應遲鈍”,情緒也常常隨之低落。於是看着馬路邊的楊柳樹,忍不住在心底裏叨咕:“咋就不能種點別的樹呢?什麼梧桐,銀杏,哪一樣比不過楊樹柳樹呢?這可恨的楊柳絮……”

其實,楊柳樹,只不過是按照植物的自然生長規律,該開花的時候就開花,該結果的時候就結果,與人無關。情緒的起起伏伏,不過都是人的自我感覺罷了。

被小小的楊柳絮“折磨”的日子,格外期待雨季的來臨,因爲雨來了,楊柳絮就不再滿天飛舞,可以摘下口罩,盡情地呼吸一下戶外那新鮮的空氣……

細想一下,自己終究還只是一個凡婦俗女,怎麼樣也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是會被楊柳絮困擾……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