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原则、后方法

列子太学幸福人生《教育彩云片片》系列  第073篇

不懂孩子,不明生命真相,不知生命成长规律,就冒然教育甚至评价、指责孩子,是一种危险举动,这样既害孩子,又害自己,且殃及终身。

很多人孩子有成就,跟家长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家庭教育失败了。家长和老师先秉住教育原则(包括生命关系、亲子关系、施受关系、教育关系等),再来谈教育方法,才是正确选择。

一、孩子生命成长的关键节点

人一生分为三个成长阶段:一是物性阶段,主要建立与物质的关系;二是异性阶段,主要建立与异性的关系;三是命性阶段,主要建立与命性的关系。

人生成功的标志,就是“五十而知天命”,即到五十岁左右,能够顺利进入“命性阶段”,活出自己的使命和意义。否则,一辈子只活到“物性阶段”或“异性阶段”,或即使活到“异性阶段”又退回到“物性阶段”,就失去了人生应有的自在、欢乐和意义,危及健康和寿命。

那么,我们该怎样保障人生顺利成功呢?要从低往高,一步一步做起,前一阶段过不去,就不能进入后一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规律。尤其是“物性阶段”和“异性阶段”前期,即0-18岁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生的最关键时期,更要把握好生命成长的基本规律。

1、“物性阶段”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

该阶段家庭教育的关键,一是宠爱否?保障孩子胆商正。宠爱,是指把孩子放在应有位置,保障孩子的生命权利,而不是溺爱。二是食物丰盛否?培养孩子的抗诱惑能力。三是智能定位否?保障孩子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①3岁之前。此阶段是天然本能形成期,往往没有留下记忆。孩子12岁之前,尤其是3岁之前,认干爹干妈,就是为了得到更多人的宠爱,从而健全品德。

②3-6岁。属于黄金段位,是逻辑本能成长期,孩子主要活调适性,要让孩子尽情地玩,从而增强各种适应性。孩子6岁左右开始分泌荷尔蒙,有了主权意识,出现人生第一次叛逆期,由依恋母亲转向喜欢父亲。

③6-12岁。此阶段仍然以创玩为主,以强化孩子的智能定位为重点,完善物我关系,把死物质视为临时用具、玩具,不占有或贪恋。

2、“异性阶段”前期孩子成长的关键节点

此阶段指12-18岁。孩子12岁之后,家长的教育职责发生变化,精神成长成了主要任务,幼儿时期认的干爹干妈要转变为亲戚或老师。此阶段父母要逐渐退出教育者身份,把孩子委托给高人培养。

此阶段,孩子性发育成熟较快,心理变得微妙、敏感,可颂不可碰。由于荷尔蒙冲动,会出现自我关注,自我认识,探寻自我,验证自我,保护自我,要求自主权,顶撞别人管理,形成所谓的叛逆。划转荷尔蒙,要多让男孩女孩相互交往,一起玩儿,一起创作。身体层面,可以站一字桩。

此阶段,孩子主要活实践性,什么都想亲身体验,实际验证,要允许孩子犯错误,支持孩子会花钱,包括穿越异性,完善自我,了解生命真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等。否则,就会退回到物性阶段,贻误终身。

二、孩子成长的基本规律

主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1、人生有顺境有逆境,顺逆各有价值,顺逆交替才是正常人生。所以,不要怕孩子犯错误、出问题,犯错或叛逆,意味着面临升级,犯错、叛逆、出问题的孩子,往往是成长中的孩子,如果孩子总不犯错、出问题,则很可能是出大问题了。生命成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或许我们从来都不是孩子的知心人。

2、生命具有自我调节机制,在没有外因影响的情况下,能够自行规避凶祸,如果受到过多外因影响,自我调节免疫机制则会退化。所以,家长监护好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训练好孩子的不良习性,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条件和环境即可,不需要对孩子进行更多说服教育和管制。

三、孩子教育的基本准则

根据以上原理,在孩子教育中,我们要守住以下基本准则:

1、始终引导、启迪和警示孩子持续健康向上。引导方向是健康、能动和可持续,需要约束、管制和训练的是生活习惯,需要警示的是自我损耗、伤害甚至毁灭行为。

2、在没有了解孩子的生命成长规律和使命的前提下,不要对孩子妄加评论,妄加批评,乱贴标签,乱指责,不要随意判断,大惊小怪,从而避免偏差,孩子有问题先接受。家长心态平衡是家庭教育的关键因素,孩子的孤单,家长有责任,因为你不懂孩子。

孩子是爷奶请过来的,生命是祖宗传承下来的,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需要研究和了解生命的真相,没有权利对孩子进行改造。应该说,在没有出现严重疾病的情况下,孩子的行为都是正常的,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我们要搞清楚其中的形成机制、功能作用和成长方向,给予正确引导。

比如,孩子搞小闹剧、恋情色,可能是平衡生理的手段;孩子玩游戏、迷科幻,可能是探索宇宙和生命真相;孩子犯错误、冒险,可能是为了获得人生体验等。其实,孩子的智能特点、适应性、发展方向和使命等,是先天约定的,各不相同的,百花园里百花香。比如有的适合逻辑性学习,有的适合页面式学习,有的适合技能性学习,有的适合博学,有的适合专能,有的适合科研,有的适合做事等,不爱读书、成绩差的孩子未必不是人才。

3、放弃“放风筝”方式养孩子,采取“放风”的方式养孩子,多让孩子接触、吸收新鲜空气。比如,支持孩子积极交流,多交玩伴儿,组织孩子俱乐部,玩伴儿不可替代;能量隔代相传,多让孩子跟老人玩儿;实行异子而教,让孩子接触多元文化;注重善根、慧根、灵根的配套培养和仰欲培养等。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