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都有這幾種習慣

最近閱讀了《褚時健傳》,我把書中給我觸動的地方,都標註了出來,今天跟你分享,我閱讀這本書的幾點收穫:

1、褚老的父親去世以後,烤酒的任務,就壓在了這個15歲的褚家長子身上,別看他年齡小,烤出來的酒,不比烤酒多年的老師傅差。這是因爲,褚老從小就保持着一個習慣,不管什麼事,都要先搞懂才做,不懂的事,先向別人學習。其次做什麼事都要會觀察,會總結,找到規律。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規律搞清楚了,辦法就出來了。

這是一個15歲的孩子就明白的道理,那個時候鬧革命,過着今天有着喫,明天沒着喫的日子,或許是那樣的條件下,纔給了一個孩童這樣的人生觀。這不是什麼大道理,甚至每個人都懂,但底層的邏輯,我們又有多少落實到了現實中呢?

2、做什麼事都琢磨一下,悶着頭做事不動腦子,力氣用盡了也不一定有好收穫。

這個動作,放在今天的職場,同樣受用。

因爲職場中有太多悶頭做事的人了。領導讓你發個通知,項目部下午3點會議室開會,你便直接將消息發入羣中,卻未向員工告知,開什麼會?做什麼準備?也未向領導彙報,誰有事參加不了,可以到場幾人。

在外出旅遊的那段時間,我深刻感受到,自己是一個悶頭做事的人,不看站牌坐錯站、不看指示標走錯路。

成功的企業家,其實跟我們沒有很大的區別,更多的,可能就是因爲他們沉的下心去做事,即使這件事,沒做好,沒關係,也會繼續尋找原因,直到把他做好。而普通人,因爲着急看到最終的成效,大多放棄了。

3、小時候的經歷,無論好好壞壞,都會給以後的人生經歷帶來很大影響。

這就是我們都在說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褚老的堂哥也對他有着很大的影響,堂哥的家庭相對優越,也一直在讀書,每次堂哥回來,都是年幼時的褚時健瞭解外面世界最好的途徑。

孩子的人生觀都是在小時候的所見所聞以及父母的認知中成長和建立的,好的環境,對一個孩子是至關重要的,而即使條件不好,也要給他樹立良好的人生觀。

4、好習慣的養成是痛苦的,但養成後變獲益很多。

這是在龍淵中學上學時,養成的習慣,校長要求每個孩子中午必須午休,校長親自監督,哪怕你沒有瞌睡,也要閉上眼睛,但午休過後,必須一叫即起,不可拖延。那個時候的孩子,都是農村的,沒有幾個習慣睡午覺的。

這個習慣,褚老到老年都一直保持着,因爲中午午休的那一會,下午才更有經歷去做別的事。

47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