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秀色润桃源

戴建东

沥淅的春雨,下个不停。去九峰的路,也变得缥缈起来。远远望去,南山云雾弥漫,九峰处在一片烟雨之中。

这样的天气,去九峰观景,倒是最好不过的了。

汤溪古城出南门七八公里,山峦连绵,群峰峭立,山形各异,错落有致,沟壑峡谷遍布,溪泉瀑潭横生。峰石林立,山水相依,叠嶂连冈,奇峰挺九,故名九峰。

九,阳之极;峰,岗之巅。婺南山脉以其独特的绵延起伏,给江南温热的土地带来浸润的感觉。

九峰不高,但因儒、释、道三教合一而负有盛名。“南望参差九点峰,青天削出翠芙蓉。”因为奇峰、曲径、深涧、秀谷,历代描写九峰的诗作层出不穷。

九,自古以来都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古人造字,始于一,极于九,召示极至终点。九五至尊,更是显示着皇家威严。九峰山,沾着“九”字仙气,所以非同凡响。把高朗峻逸的山峰命名为九峰,足见古人对其推崇之心。

九峰山,古名龙丘山。春秋时,姑蔑置国都于其山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设太末县,县治亦置于此。至晋,“置龙丘县,以山为名”。到吴越时,钱镠以“丘”为墓,不祥,改龙丘为龙游。明成化七年正月,割金华、兰溪、龙游、遂昌四地荒芒之地,置汤溪县,从此,九峰山为汤溪县辖。

九峰岩系仙霞岭括苍山余脉,属丹霞地貌,受地壳运动影响,现九峰山体呈蜂窝状凹凸不平。整个景区共有大马峰、小马峰、马钟峰、饭甄峰、芙蓉峰、寿桃峰、箬帽峰、牛头峰、达摩峰,奇峰共九,其中以达摩峰为九峰之尊。

相传,菩提达摩和释迦牟尼一样是古代南印度人,原是南天竺香至国国王的第三个儿子,父王去世后,辞别兄嫂出家为僧。梁武帝普通元年即公元520年,由师傅授意来到中国。他先上了少林寺,教众人习武以强身健体,自己则面壁静坐9年,斩断情孽,彻悟佛理,然后将法器、衣钵和一部《楞伽经》传给慧可,离开少林寺云游四方。

其中,达摩始祖云游至九峰山,现九峰山还存有达摩洞,洞内仙床仙桌俱全,可以佐证达摩在此生活。康熙《汤溪县志》记载:梁天监间,达摩曾为离九峰不远的证果寺开基。后佛教始祖达摩在九峰圆寂,化身达摩峰。

正所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达摩始祖化身九峰,这让九峰山盛名得到了最广泛传播。人们可能会在某个雨雾缥缈的黄昏,远观九峰山景,依然可以看出,达摩仰卧九峰的山形。

步入山门,曲径通幽,两边山坡上,艳艳地开着泛黄的野花,夹杂在灌木丛中。远处,翠竹摇曳,松涛阵阵,悬在达摩峰半山腰的九峰禅寺,隐逸在一片浩瀚的竹海之间。沿着通往山顶的游步道拾阶而上,山谷的风吹来清新的气息。

行至半山腰,地势开阔,视野宽广。九峰禅寺依山而建,禅寺旁的达摩洞依着山势蛰伏于山腰间。山顶倾泻而下的飞瀑,在禅寺门前形成了水帘门。珠沫四溅,如果遇上晴好天气,在夕阳反射之下,飞溅的雨沬便会化作五彩的水珠,蔚为大观。

“一泉飞自半山间,如泻珠巩见雨天;不比轰雷强作势,晴春洒漫袅苍烟。”这是古人对九峰禅寺门前的达摩峰飞瀑所作的诗,诗句中的描述,让人对九峰烟云产生了朦胧美感。

入得达摩洞内,香火缭绕,梵音弥漫。诸多手持香烛的善男信女,一个个虔诚地面朝佛相,跪拜在黄色地毯上。我虽无此习惯,但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上,也不敢妄加评论,只得悻悻退出。

春季的天气,变化无常,刚才还是阴雨绵绵,现在已是一片灿烂阳光。偏西了太阳从竹林间照射而来,把达摩洞顶飞泻而下的瀑布,映衬出五彩的珠沬。人处在珠沬之中,宛若在仙雾围绕,很有些禅意。

沿九峰禅寺往西,一条蜿蜒小道绕向达摩峰顶。近几年来,随着九峰景区的开发,沿悬崖峭壁修建了许多人工栈道,这给旅游探险者带了诸多便利。早在二十多年前,我曾经靠钻荆棘草丛,攀岩石陡坡,硬是在手脚被柴刺划得一片通红,才登上了达摩峰顶。

而现在则可以拾阶而上,不费吹灰之力,便可通达顶端。

站在达摩峰顶,山谷底下吹上来的风,凉爽冰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九峰四周的村落景色,尽收眼底。

远望似芙蓉,近看如蜂巢,峰峦嵯峨叠嶂,壑涧峡谷深邃,溪,泉,瀑,潭清洌。龙潭水深碧绿,四季不涸,兼有寺庙亭台楼榭等古建筑,九峰岩这座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占有一定地位的名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人们展示他华丽的雄姿。

然而,最让人们称道的是:九峰山除了奇峰突兀、景致清幽外,历代名流高士都在此留下了足迹。佛教始祖达摩化身,道教葛洪练丹九峰,儒教三贤聚合授学,三教名流为九峰增色不少。

西汉时期,与严子陵为友的名士龙丘苌隐居九峰,因此九峰山又叫龙丘山;南朝徐伯珍迁居九峰山,建“安正书堂”,“筑室讲学,授徒千人”,成为浙中最早的儒教中心;唐徐安贞自幼读书于九峰山,官至吏部尚书,弃官隐居于此。

缘于古贤毕至,后人于九峰寺建“三贤堂”,尊“龙丘苌、徐伯珍、徐安贞”为三贤,合祀供奉,香火长盛不衰;元画坛魁首黄公望画下了“九峰雪霁图”,现珍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成为描绘九峰景色的绝版。

唐末五代著名画僧贯休也曾入驻九峰禅寺,并吟诵九峰诗作——寒望九峰作:

九朵碧芙蕖,王维图未图。层层皆有瀑,一一合吾居。雨歇如争出,霜严不例枯。世犹多事在,为尔久踌躇。

贯休在诗中所描绘的九朵碧芙蓉,以九峰山景区的九座奇峰为依托,情境描写寒望九峰作,句子意趣真实,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广。

更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太常卿鸿胪寺少卿胡森,出生于九峰山下的胡碓村,自号“九峰”,当地人称之为胡少卿。胡森成名后曾多次游历九峰。后人在现存的九峰禅寺后的岩壁上,还发现了许多石刻真迹,经考证为胡森所提的摩崖石刻。

胡森故后,又葬身九峰山脚,胡森墓气派宏伟,墓基竖有石人、石马,墓边还有神奇守墓人,至今已有六代,仅存一户的守墓家族,现仍居住在九峰山脚,躬耕自给,牧牛采桑,成为胡森墓地的最后守望者。

渊明三径今犹在,九峰桃源若眼前。踏遍九峰山水,寻觅文脉仙踪,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写就了传奇故事,让后人一代代聆听。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九峰山作为儒、释、道三教合一之名山,在中国山水版图中也许绝无仅有。

富贵荣华难敌沧桑岁月,九峰多少繁华的故事,都在时光流逝中消失。只有九座山峰固守在仙霞岭余脉的旷野之中,目睹姑蔑后裔及苍生众生,一如庇护着她的子民。

漫过岁月的烟云,我们搜寻着古人的足迹,曾经的故事,在九峰禅寺的晨钟暮鼓中淡淡远去。

九峰三贤今安在?山峰无语,涧水暗流,唯有南山的杜鹃花依旧灿烂开放在春天的原野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