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端午“端午旗”

沙月

艾綠蒲青重午時,家家一月掛鐘馗。

誰貧誰富從何辨,只看堂中端午旗。

這是道光年間流寓漢口的餘姚施襄寫的一首關於武漢端午節習俗的漢口竹枝詞。其時施襄與他的同鄉葉調元一同在漢口謀生,兩人竹枝唱和,留下了不少竹枝佳話,也爲武漢保留了許多珍貴的民俗資料。

在施襄筆下,武漢端午那一天,家家戶戶在檐下門前插艾蒿掛菖蒲,“劍斬千妖,艾旗招百福”;而且,在廳上堂前還要掛起打鬼的鐘馗,並在中堂“天地君親師”牌位旁的插瓶插擺“端午旗”。

端午旗白底彩繪。上繪一虎,五方有“五毒”惶恐匍匐。這是張天師收五毒符,統一從明代流傳下來的“符”。傳說,所謂“五毒”指的是蛇、蠍、癩蛤蟆、蜥蜴、蜈蚣。武漢地處長江漢水溼地,潮溼陰暗,入夏毒蟲萌動,騷擾民生,讓本來就難捱的酷暑更是添上許多兇險。掛上端午旗,等於把躲在暗處害人的毒蟲公諸於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端午旗形狀有上方下橢圓狀的,有四方狀的,也有三角旗狀的。還有的是將五毒一一單個製作,一一掛起,頗有後來某年頭“牛鬼蛇神示衆”味道。端午旗周邊用蘆柴棒支楞。

端午旗的質地有紙質的,又分爲粗糙的板紙和細膩的宣紙;有絲絹質地。當然,質地不同,價格也就大不相同。是否還有如當今綠豆糕、糉子一樣的“天價”端午旗呢?我想,一定不排除這種可能性。清道光年間,武漢三鎮,尤其漢口,繁庶富裕之鄉,歌舞昇平,燈紅酒綠。今日所謂“天價”節禮,一定與那時有淵源。不同階層的人家,家庭地位與狀況,擡頭看他家的端午旗就可以分辨。所以施襄特別指出:誰貧誰富從何辨,只看堂中端午旗。

插擺端午旗之前,是全城衛生運動的大日子。家家戶戶前做清潔,除五毒。就連牀腳窗隙都不能放過,要用雄黃酒艾草去薰,讓各種毒蟲五藏身之所。人人在端陽午時要用艾蒿、菖蒲等香草煎湯沐浴,洗掉黴運晦氣,清清爽爽地再加上幾道“護身符”:雄黃香包、鹽蛋網袋、五彩手鍊。小朋友額頭上還要點個紅點,或者寫一“王”字。故而,有的市民乾脆就把“端午節”稱作“衛生節”。家裏上上下下打掃乾淨了,才請出鍾馗像掛起,請出“端午旗”插擺入瓶。

現今,早已不見端午旗的蹤影了,但是端午灑掃除穢的衛生習慣仍然保留了下來。記得小時候,這一天,繃子牀要放在外面太陽下暴曬,然後在日落的時候,在繃子牀的每一個榫頭處打上敵敵畏;竹牀要放到石灰池裏去浸泡,取出後反覆沖刷乾淨。我家的水泥地面,被我用板刷蘸上肥皂水,刷得像白紙一樣亮。養父謔笑說,地面都被洗破了。

沙月做竹枝一唱,遙想昔日端午旗:

古時祛惡避邪氛,符咒原來道士文。

端午一旗平捲起,竹枝詞外有蒸薰。

蒸薰,蒸糉子,薰艾蒿的習俗還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