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端午“端午旗”

沙月

艾绿蒲青重午时,家家一月挂钟馗。

谁贫谁富从何辨,只看堂中端午旗。

这是道光年间流寓汉口的余姚施襄写的一首关于武汉端午节习俗的汉口竹枝词。其时施襄与他的同乡叶调元一同在汉口谋生,两人竹枝唱和,留下了不少竹枝佳话,也为武汉保留了许多珍贵的民俗资料。

在施襄笔下,武汉端午那一天,家家户户在檐下门前插艾蒿挂菖蒲,“剑斩千妖,艾旗招百福”;而且,在厅上堂前还要挂起打鬼的钟馗,并在中堂“天地君亲师”牌位旁的插瓶插摆“端午旗”。

端午旗白底彩绘。上绘一虎,五方有“五毒”惶恐匍匐。这是张天师收五毒符,统一从明代流传下来的“符”。传说,所谓“五毒”指的是蛇、蝎、癞蛤蟆、蜥蜴、蜈蚣。武汉地处长江汉水湿地,潮湿阴暗,入夏毒虫萌动,骚扰民生,让本来就难挨的酷暑更是添上许多凶险。挂上端午旗,等于把躲在暗处害人的毒虫公诸于众,“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端午旗形状有上方下椭圆状的,有四方状的,也有三角旗状的。还有的是将五毒一一单个制作,一一挂起,颇有后来某年头“牛鬼蛇神示众”味道。端午旗周边用芦柴棒支楞。

端午旗的质地有纸质的,又分为粗糙的板纸和细腻的宣纸;有丝绢质地。当然,质地不同,价格也就大不相同。是否还有如当今绿豆糕、粽子一样的“天价”端午旗呢?我想,一定不排除这种可能性。清道光年间,武汉三镇,尤其汉口,繁庶富裕之乡,歌舞升平,灯红酒绿。今日所谓“天价”节礼,一定与那时有渊源。不同阶层的人家,家庭地位与状况,擡头看他家的端午旗就可以分辨。所以施襄特别指出:谁贫谁富从何辨,只看堂中端午旗。

插摆端午旗之前,是全城卫生运动的大日子。家家户户前做清洁,除五毒。就连床脚窗隙都不能放过,要用雄黄酒艾草去薰,让各种毒虫五藏身之所。人人在端阳午时要用艾蒿、菖蒲等香草煎汤沐浴,洗掉霉运晦气,清清爽爽地再加上几道“护身符”:雄黄香包、盐蛋网袋、五彩手链。小朋友额头上还要点个红点,或者写一“王”字。故而,有的市民干脆就把“端午节”称作“卫生节”。家里上上下下打扫干净了,才请出锺馗像挂起,请出“端午旗”插摆入瓶。

现今,早已不见端午旗的踪影了,但是端午洒扫除秽的卫生习惯仍然保留了下来。记得小时候,这一天,绷子床要放在外面太阳下暴晒,然后在日落的时候,在绷子床的每一个榫头处打上敌敌畏;竹床要放到石灰池里去浸泡,取出后反复冲刷干净。我家的水泥地面,被我用板刷蘸上肥皂水,刷得像白纸一样亮。养父谑笑说,地面都被洗破了。

沙月做竹枝一唱,遥想昔日端午旗:

古时祛恶避邪氛,符咒原来道士文。

端午一旗平卷起,竹枝词外有蒸薰。

蒸薰,蒸粽子,薰艾蒿的习俗还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