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6

面对孩子的失败和错误,父母的心态很关键,孩子很敏感,会从父母的态度中读出对与错,是与非。

面对孩子忘写作业,父母既不要帮他承担,也不去斥责,让孩子承受错误带来的后果。要心平气和,也不要不顾一切的去帮助孩子达到目的,这样会让孩子没有自我约束能力和控制能力,总想着父母帮自己收拾烂摊子。

帮助孩子学会对失败泰然处之。如果孩子缺少好奇心和想象力,也许是因为父母太注重成绩,忽略了对创造力的培养,想想上一次和孩子仰望星空是什么时候的事?

孩子学习没有效率,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过分的推动孩子上补习班等等,没有时间玩耍因而不快乐,对学习产生厌倦。

孩子沉迷游戏,要想想自己有没有引导孩子做其他有益身心的活动,比如下棋打牌,学习编程,创建网站,孩子爱好多了就不会老惦记着电子游戏。

孩子不爱阅读,要想想家里有没有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孩子随时接触到感兴趣的读物。

孩子不善交流,要想想父母有没有帮助孩子创造社交环境,或灌输一些关心社会的常识,激励孩子做有益于社区人群的事情。

孩子总在自己房间,与父母对话较少,要反省自己有没有与孩子进行民主式的对话,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

孩子容易被父母的情绪和思维方式左右,当孩子犯错时要想想自己行为是否对他有不良影响,导致孩子在潜移默化下做出错误的选择。

沟通中,共情是交流的最高境界,是同理心的表现,也是善解人意的做法,人人要有共情的能力,就会让人际交往能力更强,更能体谅理解他人。

共情是对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要全身心理解孩子的情绪,关注孩子的举动,支持尊重孩子。

共情是亲子沟通的桥梁,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认可和接纳。

在教孩子共情能力之前,先培养孩子认识自己,情绪表达自己,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比如可以鼓励孩子,你现在有什么情绪,你感觉开心吗?

当孩子犯错或发脾气的时候,父母通常是教育批评孩子,再耐心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后不要再犯,但这种方式不但效果不好,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有错,更不会承认错误,下次还会再犯,应该和孩子讲道理之前,先关心孩子的感受及共情。

与孩子共情,就不会觉得孩子无理取闹发脾气的,孩子情绪十分脆弱,内心冲突和困惑的感受比不爱发脾气的孩子更强烈,承受的心理压力也更大,更需要父母理解自己,安抚和帮助自己,结果却是常常受到批评。

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并做到共情,这也是破解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比如当小朋友不愿意上幼儿园,家长可以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喜欢做操?可以和爸爸说说你的想法吗?做了以后可以先安慰再引导我,如果做不好也很着急。爸妈陪你多练习会不会好一点?

要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类似共情的概念。研究表明孩子四五岁时能够理解自己想法,可能和他人不同,也能从他人的想法出发去理解和预测他人的行为,到了小学的中后期,孩子开始对陌生人产生共情,比如看电视,战争灾害会为难民产生共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