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讓人成長,是因爲懂得反思

楊瀾曾說過,婚姻裏不只有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和刻骨銘心的恩情。

過去,我以爲兩個人只要愛就可以了,慢慢走向婚姻,真的越來越感觸到婚姻是在兩個家庭的磨合下,形成三個小家庭的過程。

如果只是一味的作,那麼面臨的只有分離一條路。現在回想起一年前的自己,真的是好笑到不成熟。還好,面對婚姻中的問題,我及時反思了自己。

那時候我懷着孕,我的想法真的很多。還沒有生,就擔心婆婆在月子期間干涉太多,就讓老公提前和他媽簡單溝通一下。

第二天,老公和他媽打電話的時候,我們正在遛彎,我也不知道怎麼想的,故意走得很快,離他比較遠。晚上老公告訴我,已經和他媽談過了,感覺他媽明顯沒有精氣神了,同時又看到我刻意走遠,他很生氣。雖然沒有吵起來,但是我感覺出來那幾天老公在這件事上的低氣壓狀態。

仔細考慮一下,當時這件事深層的問題是,在處理一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上,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反而讓雙方都不舒服。

當時所呈現的錯誤心理表徵有:很難從他人的角度,換位思考別人的好意;很在乎自己的舒適性,不希望別人打擾到自己的節奏;懶得動腦子,不去做足準備讓自己真心踏實,也讓對方信服。

總是表現出對別人的建議,過於從經濟的角度考慮問題,而忽略人文性質,即人的切身感受,從而造成自己的第一反應就是攻擊性,急於給於否定;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中別人犯過的錯,急於帥鍋,撇清關係,埋怨對方。

考慮清楚自己的問題後,我便給自己提出了調整改進的要求。

第一,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時,先冷靜思考引起不舒服的卡點是什麼,自己和對方分別有什麼意圖。

如:關於月子裏婆婆干涉太多的事,很大程度上是,我總覺得婆婆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別人身上,讓人很不舒服。其實,婆婆是給我們建議,並沒有特別強制我們做。

第二,時刻記住掌控自己可以選擇的。

對於尚未發生的事情,對別人的意見在現場時以傾聽爲主,具體需要做的時候,充分分析對方意見的可操作性,選取合適的方式做足準備,完全沒有必要當場反駁,或是後期再找回。比方,這次婆婆建議我爸媽早點過來,我現在就可以點頭微笑,後期更沒有必要和老公說這件事情。同時,婆婆關注的是能否照顧好寶寶,因此,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備產上,做好攻略以備不時之需。

對於已經發生的事情,關鍵是對問題及時作出彌補。想起來之前看過的一期《最強大腦》,16歲的婁雲皓讓人印象深刻,始終雲淡風輕,一時的勝利也不會過於興奮,在隊友一時失利的狀態下,也只是淡淡的說,自己在最後一棒上儘可能追回一些時間,始終從大局觀上考慮戰略性問題。其實,自己在這方面一直做的不好,過於強調別人的錯誤導致全局性出現問題,在當下如何避免陷入一時得失之中,還有應該好好考慮的事情。

尤其是涉及經濟性的問題上一定要有放下的心態,太在乎經濟最大化只會影響一個人的格局。比方,父母準備了一些我們不需要的東西,若諮詢我們的時候,可以給出自己的建議;若已經準備好了,也不要埋怨,能用則用,能喫則喫,實在浪費也不要太在乎,斷舍離本身就是需要付出經濟代價的。

第三,和別人說話不能太沖。不能惡意揣摩別人的意圖,總是認爲別人故意造成自己的不舒適。即使是對方的錯,若是希望能改變對方,也要切身處地地從對方利益着想。

其實,上面這些思考都是當時在事後進行的分析,實際上真正的做好,還是一步步在改變的。

恰恰是因爲這種對婚姻的反思能力,讓一年後的我,讓感覺到在婚姻中有了更多的成長,很明顯的效果就是,和老公保持這種低氣壓的狀態越來越少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