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炕桌上喫飯

我常能想起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天津的城鄉喫飯時的情景 。那時候哪有現在這麼漂亮的餐桌呀 !家家差不多都會有一個用來喫飯的小飯桌。

飯桌喫飯時會被臨時放在炕上,吃了飯不僅收拾碗筷,也要把那個桌子收好撤下,因爲炕還要用來睡覺 。

放在炕上的這個小方桌,叫做炕桌。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來喫飯 ,飯後如果不着急睡覺,在上面放上茶壺,就由飯桌變成了茶桌 。把茶具撤掉,在上面打撲克 ,茶桌就變成了牌桌 ,也可以兼顧着成爲孩子們寫作業的書桌 。孩子睡着了,成年人在桌子上面記賬、納鞋底子 、做各種手工活兒,這也都有可能。用一個燈罩兒,把瓦數很小的燈光聚攏起來,屋子裏很溫馨。這樣的場景在電視劇畫面裏,或者在很多人的記憶裏。

放在農村的土炕上,小方桌就叫炕桌 。放在城裏的牀上,好像沒有“牀桌”這個說法 ,就統一都叫炕桌 。過去天津很多的城裏人家,也是把牀叫做炕的 。

喫飯的時候一家人圍坐,盤腿兒坐在炕上。其實盤腿的姿勢不是非常舒服,好在那個年代胖人也不多,胖子盤腿兒坐在炕桌前 ,把一餐飯從頭到尾喫下來,那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

家裏的男性長者要坐在炕頭兒 ,來的客人也要往炕上裏面請 ,那時候“脫鞋上炕”是一種重要的禮遇,多麼有意思,炕不僅是睡覺的地方,也是喫飯甚至是社交的場所 。喫飯時家庭婦女不上炕,不完全是因爲男尊女卑,主婦側着身子,屁股坐在炕沿上 ,雙腳脫離地面兒懸着,當然如果腿長,腳也會踩在地上  。這是因爲主婦要隨時提供服務,比如去取餐具,或者給涼了的飯加熱,坐在炕沿上比較方便 。

回想起在炕桌上喫飯的往事,記憶恍惚的人們有可能會想,當時爲什麼那麼傻 ,爲什麼要在臥室的炕上喫飯,大大方方的坐在客廳裏或者餐廳裏喫飯不是更好?沒有經過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可能也更想知道 。

那個時候天津城住房緊張,有“一間屋子半拉炕”的說法 ,全家可能就這麼一間平房,炕(牀)就佔去了整個面積的一半兒。屋子中的另外一半兒空間還擺放着居家生活的很多物品 ,屋子還要承擔廚房的功能 ,那點兒空間真不夠施展的,飯桌兒只好放在牀上 ,也是對空間的多種合理利用 。

那時候農村的住房條件要好得多 ,面積大。帶院子的紅磚瓦房已經漸漸多見了,那時的城鄉差別當中,也不僅僅是農村嚮往城市,城裏人對農村的住房寬敞還是有所羨慕的。農村的房子裏,不用上炕 ,找出一個獨立喫飯的空間還是沒問題 ,但北方冬天寒冷 ,火炕除了用來睡覺,還承擔起取暖功能 ,晚上在火炕上越睡越熱乎。其他的空間可能冰屋冷竈,喫飯時圍坐火炕,能夠暖暖和和的喫飯,那這個炕爲什麼不上呢 ?

天氣暖和,人們也有不坐在炕上喫飯的選擇。但也不是坐在椅子上,而是坐在小板凳上 。把炕桌從炕上搬到了地上,把那個小方桌或者是放在院子裏,或者放在農村的堂屋,配上小板凳兒是極好的 ,餐桌都沒有,要什麼餐椅呢 ?坐在小板凳上的感覺 ,比起盤腿兒,可能稍稍會解放一些 。小板凳形態各異,普遍都是各家的男主人自己做的,誰家要是有個小馬紮,那都是講究的。坐在小板凳上,當然也不如現在坐在舒適的餐椅上 。那時候絕大多數的家庭不配備餐桌和餐椅 ,經濟條件和住房條件都達不到是其中的一個方面 ,人們內心也普遍沒有那種要求 ,普通人家喫飯還能那麼堂而皇之的坐在餐桌旁嗎 ?喫的也簡單,又沒有七個碟子八個碗 ,用不着。那種電鍍或者烤漆的能摺疊的餐桌餐椅在尋常人家普遍出現,是八十年代後期的事了 。能普遍有自己的餐廳,或者至少餐桌有固定放置位置,那應該是接近兩千年代,至少是南巡談話之後的事情了 ,如果有人反駁,那總之我家和大多數人都是這樣 。

喫飯時用坐姿取代古代人曾經的跪姿,已經有很多年了 ,而從炕頭兒小炕桌兒轉換成漂亮的餐桌 ,卻原來僅僅是幾十年的時間 。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