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不可恥,還有用

作家毛姆說,“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

當時代變得吵鬧,社會變得淺薄,每個人都被焦慮所圍攻時,我們難免對這個世界感到厭棄、麻木、迷茫。

快節奏的生活也許漸趨無味,但思想沉澱的文字始終有趣。

在專欄《書燈》中,國館讀書將定期爲讀者推薦好書,分享精彩的觀點,體驗不一樣的人生。

給自己5分鐘,慢下來。

從一本書開始,重新愛上這個世界。

在文章的開始,先問大家一個問題。


你有沒有想過,孔雀開屏與人類死磕文憑的行爲有什麼本質上的相同?


也許,你會皺眉、犯嘀咕,甚至說這個問題很無厘頭。


但你絕對想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價值一個諾貝爾獎。


這是哈佛一個經濟學博士提出的問題,他滿腦子裝着許多奇奇怪怪的東西,自己都已經讀到人類學歷的最頂端,還在思考人爲什麼要讀書這樣的傻問題。


可能優秀的人,總有着不同尋常的腦回路。


最後,哈佛博士不但把問題想清楚了,寫了一篇發表在行業頂級期刊的論文,還因此獲得了200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那這個厲害的答案究竟是什麼呢?


通俗一點來說,那就是孔雀和人類都是在發射信號,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


孔雀開屏是在吸引雌性與自己交配生娃,這是它們爲求偶發出的信號;

 

死磕高文憑的人類,則是在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他們爲前途發出信號。


換句話來說,孔雀和人類一樣,開屏和讀書都是在自我證明,以便能獲得更稀缺的資源。


畢竟,按照世界公認的法則來說,高顏值的雄性有更多交配權,高學歷的人類象徵着更多美好品質。


開屏和高學歷,都是一種強行把聚光燈打在自己身上的做法。


如果只是談論這種常規做法,那這個哈佛博士也不可能拿上諾獎。


最重要的是,哈佛博士發現在發射信號獲取稀缺資源背後,其實有更爲殘酷的連鎖反映。


這種殘酷在當今社會尤爲明顯,就是我們常說的——內卷。


當所有孔雀都知道開屏能求偶的時候,雌性就變得越發挑剔;


當所有人都知道高學歷能帶來資源的時候,學歷就變得越發不值錢了——人人都鉚着一股勁往前衝,以至於很多人考驗考博的目的不是爲了科研,就是爲了拿上高學歷。


人類學歷之爭已經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如果不再做出改變,估計內卷只會越嚴重,所以學歷內卷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可能就是集體躺平,年輕人不再用高學歷發射信號。


這是《一切皆契約》一書中的內容,作者聶輝華是人民大學的經濟學教授,他的課座無虛席,很多不是本專業的學生都會跑去聽他上課,說他的課程不單單只是在講經濟,更是在用經濟學幫人建立一種新的思維框架。


所以,今天我想跟你聊一聊這本書,一起看看經濟學家是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幫我們普通人解決世俗難題。

爲什麼說,人類發射信號會與社會內卷化有關?


經濟學家做了這樣的研究,他們發現當所有人都學會發射同樣的信號後,就會導致發射成本變得越來越大,最後就是社會資源的浪費。


前幾年,一個985、211的本科文憑就能給求職者鍍上一層金,讓他的收入超出平均水平。


而這幾年,本科文憑已經不行了,得換成研究生文憑纔行。


這可不是因爲工作難度有提高,而是求職者的學歷有提高。


看看去年研究生的錄取分數線,那真得是高得嚇人,這些人擠破腦袋去考研,可不是對科研的熱愛只是因爲本科學歷已經不香了。


可是,再過幾年之後呢?


可能又得是擠破腦袋去讀博了,研究生又是遍地都開花。


這種現象被稱作是囚徒困境,就是說每個人都在做對自己有利、對集體有害的事情,結果人們反而會因爲集體利益受損而沒有得到好處。

 

前幾年,滴滴與快的的價格之爭,便就是最好的佐證。


那時,兩家網約車爲了爭奪市場,他們都用同樣的方式來發射信號,通過各種補貼、優惠券來向消費者和老司機證明自己平臺更有實力、更有保障。

兩家公司誰也不讓誰,甚至有的補貼都到了讓人匪夷所思的地步,只需要一分錢就能打車了。


當時馬化騰還在演講中說:“我們就像打仗,一天大概虧損2000萬,再炒到3000萬,最高一天虧4000萬,誰也不敢收手,一收手就前功盡棄了。”


在那殘酷的燒錢模式中,兩家公司都沒有獲利,就是砸錢給社會做了公益。


經濟學家就說,一旦超過了臨界點,努力發射信號就變得一點用都沒有,無非就是在層層加碼。


除非是大家都停止發射,不然就會在內鬥中自我消耗。


經歷了持久的價格戰之後,最終以兩家公司合併而結束,如果他們早點清醒,或許發展會比現在更好。


這就是集體發射同樣信號最諷刺的地方,有時努力發射信號,還不如不要去發射。

 

因爲這不但會加大競爭成本,反而也會堵死每個競爭者的路。



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每個人都在努力地發射信號?


這就要引入另一個觀念,信息不對稱。


如果用經濟學家的視角去看世界,那麼所有悲劇的內核都可歸結爲——信息不對稱。


聶輝華教授就說,人類80%的悲劇,都是因爲信息不對稱導致的。

 

對於我們來說,信息的不對稱,一方面會讓自己不被看到、不被重視,始終遇不到那個有眼光的伯樂。


常見一點的,就是沒有讓人事看到自己的能力,從而與心儀的工作失之交臂;


擴大一點,就是明明自己是十足的優質股,卻被埋沒在人羣之中,始終找不到那個契合的靈魂……


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對稱也會干擾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 

往小裏說,可能就是會花更多錢買同樣一件東西,實體店買完網上一搜,貴了一倍多;


往大里說,可能就是因爲某個信息盲點,從而錯過改變一生的機遇。


所以說,要想最大程度的減少悲劇的發生,不用管其他亂七八糟的事情,就抓住一點——儘可能減少信息差。


在經濟學家看來,要想維持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信息差就是相互在博弈過程中的重點突破口。


不管是親子、夫妻、同事、朋友,若要想維持好這種關係,那就要解決兩者之間信息的不對稱,越少的信息差就越有利於做出最優選擇。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如果大家都想愉快地在一起玩耍,那麼彼此之間的瞭解越多越好。


可問題來了,不是每個人都有耐心去了解、傾聽;也不是每個人都很真誠,願意傾倒所有實話。


如何能夠在短時間裏,讓別人知道我自己這個人。


那麼最簡單的方式便是發射信號。


哪怕對方再沒有耐心,只要接受到你發出的信號,在很短的時間裏就可以對你有了更多瞭解。

 

就像我們刷朋友圈,都不用跟對方私聊,就能知道誰家裏有礦、誰顏值最高、誰很有才華、誰還是單身……



儘管這麼說不好聽,但現實卻是如此。


我們處在一個時時刻刻博弈的世界,與身邊所有人都在博弈,只不過有的人是一次性博弈,有的人是在反覆博弈。


有博弈就有輸贏,如何讓自己在博弈中成爲贏家,最關鍵的就是要減少信息差。


有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就是講了這樣一個道理。


在二戰期間,美國大兵的降落傘合格率爲99.9%,這意味着平均每一千個大兵中,就有一個倒黴蛋會活活地摔死。


士兵都還沒跟敵人拼刺刀,就死在去戰場的路上,這確實有點過於諷刺。


巴頓將軍受不了這一點,花了很長時間跟廠家交涉,就希望能把合格率提高到100%。


可嘴皮子都磨破了,廠家負責人始終就一個態度,他們已經盡力了,99.9%的合格率到極限了。


慘遭幾輪失敗之後,巴頓將軍心生一計——不跟負責人談榮譽、生命與和平,而是直接改變產品檢查制度。


以後驗貨的時候,只要讓廠家負責人自己背上降落傘去試跳就行,如果人沒摔死就簽收全部貨物。


這招狠是狠了點,但真得是管用!


曾經100%的合格率只是一個不可能的目標,現在已經變成了在給自己找活路。


很快,奇蹟就發生了——所有降落傘全都合格,合格率爲100%,一個問題都沒有。


爲什麼巴頓將軍能博弈成功,主要原因就是他解決了與廠家之間信息差的問題。

圖 | 巴頓將軍


在與廠家的合作之中,巴頓將軍雖是帶着槍的甲方爸爸,卻是妥妥地處於劣勢地位。


因爲廠家掌握了更多的信息差,巴頓將軍根本不知道,降落傘不合格到底是因爲技術受限,還是因爲商人對利益最大化追求的結果。


還好巴頓將軍夠聰明,用了一個狠招就讓廠家主動減少了他們合作中的信息差。


聶輝華教授就說,只要掌握了巴頓將軍博弈成功的本質,就找到了解決生活80%的問題。


人與人的本質就是博弈,要想博弈成功就得利用好信息差,那麼我們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只要去按照這個邏輯框架去尋找解決信息差的突破口,那麼很多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

圖 | 布魯斯小島 ©


當然運用好信息差,做好博弈遠不是一篇文章能夠解釋清楚的。


今天我們選的這本書沒有太多理論的轟炸,主要還是從生活出發,將經濟學與生活環環相扣,裏面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慢慢琢磨、深思。


雖然,與其他學科相比,經濟學還不夠那麼地精確,有很多地方還是會被人詬病。


但是我認爲,每一個人學科都有可以讓我們借鑑思考的地方,作爲讀者我們不能只待在自己的閱讀舒適圈裏,要學會用不同領域的觀點來拓寬我們閱讀的面。


這也是爲什麼,這一期的書燈內容少了以往的文學屬性,而選擇了一本經濟學的書籍,就是希望能夠給大家一個看待世界的新視角,說不準在生活中就會有了新的解題思路。


文字爲極物原創,轉載請聯繫作者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