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原生家庭我們除了逃避,還能做什麼?

古人有云“談虎色變”。現代人談“原生家庭”色變。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首先我們要弄情況原生家庭是什麼。

據百度百科等權威網站解釋,原生家庭是指:子女還未結婚和父母及兄弟姐妹所在的家庭。

相對與原生家庭子女各自結婚形成的家庭叫新生家庭。這個家庭又是子女的他們子女的原生家庭。

所以原生家庭本身是不存在好壞的。原生家庭的好與壞,在於夫妻之間以及親子之間的相處模式對於子女的影響。

所以原生家庭根據相處模式的不同可以分爲

①機能健全的家庭

②機能不健全的家庭。

機能健全的家庭並不見得是十全十美的家庭。除了尊重、關愛、理解、包容等好的因素之外,也會有爭吵、矛盾和誤解。

曾有一位同事跟我說,她從來不跟老公在孩子面前吵架。有矛盾都是出去吵,吵完了再回來。我開始也蠻敬佩他們這種表面上對孩子“負責任”的行爲。

直到一天看了樊登的解說“父母如果不吵架,孩子就學不會吵架”。頓時領悟到,吵架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在孩子面前迴避,壓制自己的情緒。即使在孩子面前不表現出來,孩子也是能感覺到的。

但只要兩個人完美解決好,不但不會對孩子造成不利影響。反而會讓孩子學會當遇到衝突矛盾時如何的應對和解決。

我現在帶的一個家教學生,在我看來是家庭教育做得比較好的家庭了。

上次去給孩子上課。因爲我和孩子是在他自己的房間裏關着門上課的。

正上着課聽到門外有爸爸媽媽的爭吵聲,雙方也有指責和抱怨。我不禁的有點驚奇,原來我認爲家庭教育做得這麼好的家庭裏面也會有爭吵。

而機能不健全的家庭,就會出現:經常性的爭吵、情緒失控、控制慾強、貶低他人和沒有邊界感等行爲。

中國的絕大多數家庭,都是機能不健全的家庭。

很多這種家庭培育出來的孩子,長大成人之後。他們選擇逃離原生家庭的束縛。

而機能不健全的家庭其子女如果不做出相應的改變。組建的新生家庭大多數都是受原生家庭影響仍然是機能不健全的家庭。

他們原以爲自己離開父母就會變得輕鬆。他們也信誓旦旦不要讓子女走自己的老路。不經意間他們卻活成父母的樣子,也讓他們的子女承受他們當年同樣的家庭。

原因在於哪裏呢。當意識到問題時,我們的思維習慣會認爲是外界原因造成的。

錯誤的認爲只要改變外界因素事情就會變好。

其實不然。人是很難改變外界因素和他人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有自己。

很多人受“不幸的童年用一生治癒”這句話影響,認爲自己是改變不了的。

我們無法回到童年以一個成人的身份去指導父母如何教育還是孩子的我們。

但是現在我們已經成年已經有足夠的能力去改變自己以後的生活。

改變自己,可以使用具體如下三項措施

一、接納。

接納自己的童年沒有受到父母正確的教育。接納自己身上或許有原生家庭帶來的不利影響。

二、自我關懷。

據權威調查,人在26歲以後就已經可以自己給予自己關懷了。當遇到任何讓自己情緒波動的情況時。停下來,先給自己關懷。然後分析問題出現的根源在哪,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三、從事家庭教育相關工作。

多學習一些社會學裏關於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識。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的實踐當中去。比如在處理別人的家庭矛盾的時候,從中就可以反觀自己的家庭從中獲益。所以說從事類似社工這樣幫助別人工作可以達到成人達己的良好效果。

逃避問題是人自然的反應,主動去改變卻是你走進完美人生的必修課。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