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念与觉知

学无止境,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明理见性只是第一步,后面实践修行的路还很长很长。不要以为明理见性就完了,还有罪业要去忏悔,还有习气要去去除,还有无量的法门要去学习,还要积累无量的福德资粮。

接触了佛法之后不能自以为参透世事,自命清高,认为自己已是方外之人,他人皆是愚痴众生。有缘接触佛法反而更要努力精进,就像出家人的生活其实是很辛苦的。



人其实就是要正念的生活,活在每一个当下。生命就在呼吸之间,我们要正念地呼吸,正念地进食,正念地行走,正念地做每一件事。我们要觉察到我们所干的每一件事,为什么做比做什么,怎么做更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做,无意识地做,做了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在做。

我们要主动做,觉察自己每一刻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去做——觉察自己是否真的想做?是因焦虑而做、盲目不安而做?还是因为空虚无聊而做?是因为自己想要的去做,还是因为他人的眼光而做?来,深呼吸,停下来,慢下来,放松一下,静下来,定下来,让我们澄清自己,远离尘嚣,感受内在的自己。



《四十二章经》有云:汝意不可信,切勿信汝意。很多时候我们头脑里的想法是我们自己的,其实它们有许多是别人的想法,是心魔的怂恿,或是心魔的冒充。

就比如玩一款游戏,我们自以为是自己在玩,其实幕后设计者早已设计好了你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步行动、甚至终身难以摆脱的习惯。

再比如有许多东西是我们不需要或没打算买的,但为什么我们网上的购物车会爆满?我们自以为那是我们自己想买,其实这种情况很多时候都是广告宣传和商家洗脑的结果。许多时候这些看似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其实它们早已把幕后者所设计和操控,而我们还被蒙在鼓里不知道。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不饿或吃饱的时候也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往嘴里塞大鱼大肉。而很少有人察觉这看似是我想吃的想法,其实是团聚的氛围和调味料的诱惑造成的,于是我们就听信了美食的谗言而忽视了身体的呐喊。



我们要觉察自己在干什么,所谓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我们要感知自己再起念头,起的什么念头?怎么起的?为什么它会念念相续不断,像流水一样?而不是去压抑它、批评它和干扰它,这样会越来越乱。就如上文提到的,许多人知道玩游戏、超额消费和暴饮暴食不好,并强迫自己戒除。但有的人压抑自己一段时间后不但没有改善,反而复发反弹,变本加厉。

我们要去觉察念头,就像本我不再被念头附体,而是离开了念头,也不再和念头缠在一起,而是端坐一旁,不去理睬念头。本我做在那里像一个局外人一样,不和念头辩论,不批评不好的念头,更不与念头吵架,只是观察念头魔长什么样子?在干什么?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面对这一切我皆如如不动,让念头自生自灭。

就像有人想引诱我、哄骗我和怂恿我,我既不驱赶也不相信挽留,他自然会自觉无趣而漠然而去,这就是觉察即消灭。

飞翔老师说:“念起即断,念起不随,念起即觉,觉之即无。”我对断念的理解终于又更进一步了,明白了断念就是实战的深刻内涵,体会到了如果不能断念就算理论再精通也照样被欲望和念头牵着鼻子跑。




想要觉察自己的念头,静坐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静坐也是锻炼我们觉察力的不错选择。关于静坐有西方的冥想、道家的打坐和佛家的禅定等,个人推荐佛教禅定中的数息观。



当然,静坐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咒语的力量来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这就是借助他力,但是过度依赖这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不利于培养自己的觉察力。

我个人建议如果念诵咒语要理解咒语的意思和作用,以及它的来历,为什么有加持力,怎样有效果等?最重要的是要对其加持力产生信心。

在持咒这方面我个人建议念佛,我们念的时候要排除杂念,专心静心。如果有口无心,嘴里一边念,心里却一边胡思乱想,那就喊破喉咙也枉然。同时念佛又不能带着求功名利禄的心去念,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心却不清净不皈依,这是假念,心口不一的效果是微弱的。佛号不是让我们迷信神鬼保佑的,而是让我们升起正信,排除干扰,集中精力的。



刚开始静坐观察自己的念头时我们可能会分神,可能会不知不觉跟着念头跑,坐久了还可能会昏沉想睡。这时可以用数息观或念佛来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清醒。念佛能使我们静下来,在佛号中领悟许多真理,这又是提升了我们的自力,所以要自力与他力相结合。



净土重他力,念佛乘弥陀本愿带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听闻佛法之后再回来受报,那时的历练就好像是学习了理论之后的实践。这也说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昧因果。禅宗重自力,穿衣吃饭睡觉生活处处皆是修行,都充满禅机,这就好像在实践中明理。禅宗适合少数上根人,而净土适合末法时代的大多数普通人,我们打坐的时候应该禅净双运。



王阳明曾说:“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快洒脱,何等简易!”



                          ——2020年4月25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