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场景写作,你也可以做到日更百天(续一)


写作日更第16周,持续112天,写了112篇千字文,码字16万余字。

盘点这一百多天的收获,最大的收益就是收获了一份行动力。

行动力,人人多少会有些,但是能够在一件事情上持续行动,那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持续的行动力,不是一时冲动的行为,而是强有力的行动和长久的坚持。

持续日更百天,也许只能宽慰自己还是有些行动力,至少这段日子我的时间花在哪里,终究是看得见的,但是距离持续的行动力还是不够看的。



很多人对于写作这件事儿,能够想到的就是写作对自己带来的价值,这是一种理性认知。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从“想到”到“做到”之间还夹杂着两种心态,正是这两种心态决定了你能否行动起来。

一种心态是恐惧,极度害怕写作过程中的孤独煎熬,受虐痛苦,有的甚至还会患上“稿纸恐惧症”。

还有一种心态却充满了贪欲,贪恋因为写作而失去的可以随意挥霍的自由时间,以及大把的娱乐休闲时光。

所以,我们对写作价值的理性认知,在自己的欲望和恐惧这两个非理性东西的夹持下,变得不是那么确定了。

因此,要实现从“想到写作这件事”到“做到写作这件事”,还必须在中间环节解决好自己的欲望和恐惧两个心态。



但事实情况是,当我们面对写作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容易忽略“欲望”和“恐惧”这两种对我们的认知实施破坏的力量,让我们陷入“哈姆雷特综合症”。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直纠结在“活着还是死去”这个问题上,针对“杀不杀叔叔”,只有掂量和顾虑,一直没有行动,硬是被拖成了一部五幕大戏。

如果在写作这件事上,你心知肚明,知道该怎么做,但一直就是在“欲望”和“恐惧”的挟持下,不停地思虑和掂量,永远没有动作,拿不出决定,那么你就是患上了“哈姆雷特综合症”。



治愈写作上的“哈姆雷特综合症”,唯一的疗方只能是马上写起来。能够让你马上动笔写起来,而且能够持续写下去的是“场景写作”。我在场景中已经持续写了一百多天,所以场景写作也可以让你至少持续写作100天。

能够让自己的认知沉浸在写作中间,避开恐惧和贪欲的干扰,持续地行动起来,唯有把自己抛入一个熟悉的场景中,在这个场景中尽情地伸展写作的触觉、视觉、听觉和味觉,让行动的力量在不知不觉中爬满全身。



熟悉的场景是物理场景和创作场景的交融。

物理场景就是为你的写作状态营造一个气场。这就好比我们平时阅读一本书,当四周氛围很融洽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这本书显现了很多看不见的东西;但是在氛围状态不好的时候读书,我们就会觉得这本书实在平淡无奇。

同样,写作在不同的状态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感觉。当我们身处自己的气场环境时,我们的身上就会发出一种能量,把我们的写作状态唤醒了过来;但是如果我们进入不了这个场,不能产生这种能量,那么我们的写作状态就会一直沉睡在那儿。



那么,我们该如何设计写作的物理场景呢?历史上很多名家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有趣的设计灵感。比如有的作家写作时离不了威士忌酒,有的喜欢在幽静的咖啡馆里写作,还有的作家喜欢在吵杂的场所里写作,更有甚者,有的作家还喜欢在火车上写作。《甄嬛传》的作者流潋紫就特别喜欢在床上放一张小桌子,自己就靠在床上创作。

我比较喜欢在地铁上写作日更,一方面是因为日常时间所迫,另一方面也许我是比较喜欢在吵杂的环境里写作日更的原因吧,地铁也许就是我日更的物理场景。



当然,物理场景只是让我们进入写作状态的外因,更重要的是创作场景,创作场景才是我们进入写作状态的重要内因。

那么,什么是创作场景?在我看来,创作场景就是那些能够让你长出想象、生成文字的故事情境。它们可以是你记忆中的生活故事,也可以是支撑你认知状态的各种想象场景。

其实,对我们有用的认知都是场景化的认知,所谓的创作场景,也可以说是你能够用真切的想象感受到的那个认知背后的故事场景。



这样,我们的创作场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过往的记忆生活,另一个是我们从阅读中获得的认知场景。

所以,持续写作离不开我们的深度阅读,但是更离不开我们多彩的生活。因为阅读升级了我们的认知,但是认知只有在还原为一个个的生活场景时,才能够从“熟知”成为我们的“真知”,进而落笔生花,成就我们的写作。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