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那個自己——《我們內心的衝突》讀書筆記

【這是去年寫的一篇,剛剛整理了一下】

疫情幾個月來,朋友圈裏看到最多的就是:想逛街、想喫大餐、想泡吧。當時還不以爲然,甚至覺得這些人真是耐不住寂寞。

宅家四個月後,6.1兒童節,家裏的神獸終於送去了學校,而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出去——逛街。想都沒想,就一溜煙兒的出門了。

逛逛服裝店,買點小零食,再給自己選個指甲油,甚至就是採購點居家食品。終於不用什麼都隔着屏幕網購了!其實,就是想去享受一下“逛”的過程。

原來,我也耐不住寂寞了!想想當初,還批判別人!哎。

人其實就是這麼口是心非。很多時候,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

比如,當人空虛的時候,他的感覺有可能是錯位的,也就是他並未感覺到這種情緒的空虛,而是覺得胃裏空空的。於是忍不住要喫東西。

疫情期間那麼多人控制不住自己的體重,除了運動減少,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吃了太多的零食。那麼仔細想想看,喫零食的根本原因是不是因爲覺得太空虛了?

我們其實非常的不瞭解自己。


《我們的內心衝突》這本書,將人的行爲模式分爲三類:順從型、對抗型、迴避型。

順從型人格佔主導的人渴望被愛、被讚美,需要被接納、被認可。他們非常體貼,懂得感恩,具有強烈的同理心。

但是,大多數這類人忽略掉的是內心無意識的真實想法——他們其實並不怎麼關心別人,並且傾向於把他人看作是虛僞的、自私的。

爲什麼會有如此反差?因爲,這類人一直在刻意“說服”自己去喜歡所有人。他們害怕衝突,不敢堅持己見。他們盲目的想把他想要從別人那裏得到的給出去。他們想得到愛、得到讚美與關注、期望別人都能理解他(具有同理心)、都能對他友善。於是他就刻意把這些統統的給出去。以至於到最後,自己也分不清哪些部分是真實的自己。

如果再進一步探究,表面上如此順從的這類人,內心裏卻往往壓抑着強烈的攻擊傾向和操控遇。在他們看來,任何的攻擊行爲都是自私的,不受人喜愛的。如此在意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的順從者們,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表現得很自私的。所以,他們壓抑、隱藏,但不代表他們的內心沒有這樣的想法。

如果不是作者這樣的深入分析,可曾有人會想到這一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