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讀後感之一

在樊登讀書的APP中,無意間看到了這本書——《不咆哮,讓孩子愛上學習》。

書名中的主題詞就把我吸引了,“不咆哮”、“愛上”、“學習”。

真的是有娃,真心實意的“愛”學習的麼?

起初,我對此是有所懷疑的。但是,我更加相信科學的解釋:
行爲主義心理學認爲,如果孩子的某個學習行爲能得到好處,那這個行爲就會堅持下去。從學習上帶來的好處,會讓孩子不斷去強化這個美好的感覺,學習會從一件痛苦的事情,變成一件付出努力但是能拿到好處的事情。

回想自己的學習旅程,有從學習中獲得過成就感、滿足感,也從學習中獲得過挫敗感、無力感,說到“學習”這兩個字,作爲家長的我,在十幾年後,需要重新去陪伴孩子去學習的時候,內心是有些複雜的。

市面上談教育的書越來越多,很多都是基於作爲過來人的成功父母,結合一些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自己在日常育兒的鮮活案例,組成的一套實用主義的教科書。而這本書的定位和意義,在我看來,是它定位在一個點,就是“如何陪學”。

既然我們無法脫離現在的社會大環境,既然我們都是普通的、又對孩子教育上心的家長,也既然我們大概率是需要陪伴孩子走過9年義務教育的父母,我想,這段漫漫的“陪學”之路,也就有必要去看看如何走得更科學、更有效?

既然是要“陪學”,先要看看陪的到底是什麼?
是人在,心不在?
還是一言不合就提高嗓門,拍桌子怒吼?
更甚至是,爲了作業,把親子關係都毀於一旦?

因此,這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作者在最開始就旗幟鮮明地寫出了“陪學”的目的:

1、幫助孩子營造學習氛圍,順便進行作業管理;

2、幫助孩子在面對學習困難時,認同孩子的畏難情緒;

3、當孩子學習不順利的時候,幫助孩子想辦法突破。

這些,纔是我們整個“陪學”過程中,需要達成的短期與長期的目標。

當我們的胸中升騰起無名火的時候,

當我們不用草稿就能說出各種各樣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語言的時候,

當我們罵完孩子,又各種內疚、後悔不知如何補救的時候,

想想我們陪學的目的,究竟是什麼?也許就能從焦灼的、炙熱的情緒中稍微平靜下來,然後,再去想想解決辦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