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長晝長安

夏至,是一年裏白晝最長的一天。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像爬山登頂,一年輪迴又已行至過半。


清晨五點半,遠方友人分享一段來自《麥田裏的守望者》的文字,那些曾經讀過的文字,象久違的故人,久得彷彿忘記了面貌姓名,再一次來到面前心中,記憶與前情一點點甦醒,終究不同。

人的老去大致兩途:一是逐漸通透豁達,二是日益狹隘固執。讀書不一定能讓人榮華富貴,但大概率能讓人成爲前者。


在晨風裏練瑜珈,讀雪小禪一段文字,她說藝術是用來撫慰人心的,最重要的還是人,深以爲然,所以要離藝術很近,也離生活很近。


喫過早飯,先生去上班,迅速簡單的收拾過,染紙、裁紙、劃線、寫字……生活就是這樣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不記來路,不知歸途吧!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中午去姐姐家喫一碗麪回來,走在囂張亮烈的陽光下,有微微的暈眩,院子裏草木陰濃,木槿花開得如火如荼,夏深得象一口古井。


午睡起來,在桌前抄錄一首張耒的夏至詩,忽憶起端午節,拖着兩條麪條腿與閨蜜小聚,她倆都說我太瘦弱了,不停給我夾菜夾飯,要我喫得壯一點。幾乎感動落淚,在那些知道你所有弱點,依然愛你的人面前,你纔不怕變得脆弱。


中年一切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而且退比進得快多了。當天晚上回來,立了一個小小的flag:21天重新練出馬甲線。


從端午到夏至了,跑到鏡子前看看,順便迅速用冰山模型分析了一下,表面上看到的只是痕跡,看不見的冰山底層是:正確的訓練方法,足夠的訓練強度,核心力量的提升。


有多少人爲葉芝那首詩感動不已: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1889年,初出茅廬的葉芝在蘋果花下遇到美麗的女演員毛特崗,一見鍾情。他寫道:“她佇立窗畔,身旁盛開着一大團蘋果花,她光彩奪目,彷彿自身就是灑滿了陽光的花瓣。”


彼時,葉芝24歲,毛特崗22歲,她不但青春美麗,而且魅力動人,而且氣度果敢,她是女演員、革命家、愛爾蘭獨立運動領導人……


1892年,葉芝爲芳年25歲的毛特崗寫下動人詩篇:《當你老了》,他感動了全世界,卻未感動毛特崗。她晚年評價葉芝“女子氣十足”,正是這樣的葉芝才終生愛慕那樣的毛特崗。他一生向毛特崗三次求婚未成,但最後一次失敗之後,轉而向她的養女求婚。


所以不要相信,有人不愛你青春的容顏,而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如果愛,那是因爲你的皺紋背後,有足夠多的閃光點。


弱只能得到同情,美和強才能得到愛敬。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