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架構師實踐指南》讀後感(二)

《一線架構師實踐指南》讀後感(二)

架構產生的原因

  • 架構是人們爲了提高生活質量,進而爲了提高生產力,接着爲了提高生產效率,而做出的對目標的有機的分割。這種分割與建築的架構是一樣,對目標內部進行空間切分,又留下門窗與各部分進行連通,讓各部分相互隔離而又可以有效的溝通。就好像我們的社會,我們每個人通過自己的工作掙到錢(分割),讓後通過錢與物的交易(溝通),獲得我們各自需要的生活物品(目標)。

自我認識架構

  • 架構是解決問題的實踐活動,是解決問題的方案,是我們解決問題的經驗。它包括瞭解決問題的步驟,通過一個合理的步驟,我們按部就班的、快捷的解決問題。那麼,我認爲軟件架構--就是將我們所瞭解到的目標軟件進行有機的分割:目標軟件作爲一個整體,分割爲合適的模塊,使得各模塊之間的影響降到最低,並留下門窗,即各模塊之間的交互通道,從而提高人的工作效率。

認識概念

  • 所謂概念,就是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案的一個代號,當我們提到這個代號,就會想到這個解決方案。有效的認識概念是必要的,我們時常要進入新的領域,認識新的事物,有效的認識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快速的熟悉這個領域,對於我們識別和定位新領域中的元素,思路清晰的分割以及組合各個元素,會有很大的幫助。

如何識別問題

  • 我們面對客戶提出的問題,要有客觀的認識,大多時候,客戶提出的是解決方案,是他們想要得到什麼,但是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卻可能沒有說。面對客戶的要求,我們先要弄清問題的主體,要弄清這個問題是誰產生的,然後纔是這個問題到底是什麼。所以我們做軟件需求的時候,纔要和每個要直接與網絡交互的人或系統,進行交流,只有那些操作的主題,才最清楚軟件的作用是什麼,才最清楚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是什麼。同時,主體意味着邊界,主體確定了,邊界就確定了。

如何進行架構切分

  • 首先我非常同意作者關於人性不可違的觀點。人都是自私的,沒有絕對無私的人,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物質上,他都會尋求一種獲得,而只有獲得纔是人做事情的動力。筆者說的切分的原則很形象:1.必須在一個連續事件完成的活動不能切分。2.權責相等,保證了不違反人性的原則,也就保證了人性的相齊,人和是一個企業的關鍵要素。3.切分出來的部分不應該超過一個人的負載。4.內部切分與外界無關,切分導致的新變化,不應屬於架構內部,若核心的問題出現變化,那麼架構就要跟着變化。

軟件

軟件就是人用來控制硬件行爲的程序。

成本爲王,我們所從事的任何工作,最終的目的,都是講勞動力轉化爲財富,進而提高自己的衣食住行即自己的利益,而當勞動力的價值固定下來,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降低成本,爲了降低成本,我們就要提高技術,提高了技術,推動着社會向前進步,我們的利益也就會隨之提高。第二點說的是軟件的演變,從一個人完成整個軟件,到後來多人合作完成大型軟件,一切都是爲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益。軟件同樣是一個問題,我們首先找到所有的利益相關者,然後找到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接着對問題進行切分組合,然後實現從而解決問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