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读书72/272:无愧于心的教育

早上我们读书会优秀的向老师分享了与亲子教育有关的主题《爱与规则》。

她分享的“带而不代,交而不教”让我想起高尔基说过的一句话:由无意识,本能的追求向着自觉行为的跨越是指什么,指的就是自我教育。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给孩子真正的教育就是让他学会自我教育。

这几天刚好有些纠结:

源于刚好和几个朋友(其中有几个是教培行业的)讨论孩子教育问题,各自的孩子都差不多大,三四五六七年级的孩子都有。

交流中我们有了争议。

好几个朋友都觉得考试分数非常重要是源于当下严峻的升学模式,一定要参加补习班,提前学习下学期的内容,你不上心,孩子就落后了。

我听了竟觉得不无道理。

但还是把内心真实想法表达出来了,我一直没有给孩子补过基础课,虽然我家孩子成绩也中等。

因为我一直认为引导孩子的内驱力,学习兴趣以及好习惯高情商的养成比考试分数更重要,尽管这方面我也一直在学习探索中。

“你这是理想主义,谁不想这样,问题是内驱力那么容易引导吗?有些孩子逼着逼着内驱力也就有了”!

一个朋友如是说。

“对呀,分数还是很重要,如果你抓兴趣,你给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却因为几分之差与好的学校,好的环境失之交臂了呢?那也是父母的失责呀!”

另一个朋友这样说。

虽然这样的声音我们经常听到,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小舍得》里南俪和田雨岚两个妈妈不同的教育方法也不就是代表两个不同的家庭教育理念吗?

那天那么一争论,加上我们好几个孩子也马上要读六年级了,所以这些问题前所未有的直击灵魂。

那天,我也是矛盾的,也是纠结的。

教育资源不匹配的今天,父母,老师用尽自己资源全力去为孩子拼搏,有错吗?

好像没有,吃的苦中苦,方位人上人,今天吃不了学习的苦,明天就要吃生活的苦。有那么一下,我都想跟着一起去鸡娃了。

而内心深处,我又很认同南俪开始那样觉得孩子的童年就这么一次, 快乐最重要,做他自己最重要,为什么这么小就要揹负着社会,学校,家庭各方的压力。

直到今天早上,我在把这些问题 这些思考拿出来和向老师沟通后,又重新看了苏霍姆林斯基写的《给父母的建议》,我就突然想通一件事:

家庭的教育理念不同,不代表对与错;孩子的未来,也不等同于父母教育的成功与否。

不管是怎样的父母,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有一点可以肯定:孩子的教育不可逆转,只有一次。

所以只要父母愿意为孩子的成长去学习,去改变,去成长,并竭尽所能去爱去陪伴,那就是无愧于心的教育。

就像我们读书会的家长们,以身作则,积极学习,学倾听,学共情,改变表达方式,提升沟通能力等等。

非常让人感动!

所谓“求仁得仁”,只要为人父母者,在自己垂垂老矣之时,能够面对孩子时问心无愧;只要孩子在自己成年之后,面对父母心存感恩;足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