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是這樣煉成的|016 給英語一個堅持下去的理由:投資品、娛樂品和保健品(2)



我身邊很多朋友進入社會以後,如果從事的職業與英語無關,十有八九會把英語擱置起來。這些朋友十分聰明,他們心裏都有一本賬。

畢竟英語只是一門語言,但是如果大學4年也算上的話,他們至少投入了10年以上的光陰,收益就是一張大學文憑。當然,從一生的價值投資看,這樣的投入儘管成本很高,但是在我們國內還是合理的,而且也是必須的。沒有這10多年的英語投入,也就沒有你今天的光鮮工作。

不過,進入社會以後呢?他們還需要像在學校那樣每天捧着本英語書,將大把大把的時間投入到自己根本用不上的英語上嗎?

這的確是個好問題。這裏牽涉到一個沉沒成本問題。這是因爲過去的10多年教育投入是不可逆轉的,既然這種歷史成本對當前職業產生不了收益,那麼就應當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

所以,在我的這些朋友看來,與其繼續將大把的時間投入到不能帶來職業效益的英語上面,還不如就此止損,把時間投資到人生的其他方面,也許會給他們的人生帶來更大的複利。

所以,我的這些朋友對待人生還是比較理智的,也是精打細算的。的確,如果你在走上社會以後,仍然把英語作爲一項人生投資,那麼就要謹慎操作了。



然而,我當年卻選擇了另一條路,把英語作爲一項投資品來操作。現在想來,儘管無怨無悔,還慶幸當時作了這樣的選擇,但是在旁人看來,還是有些意氣用事的。

據我觀察,對於那些職業與英語沒有多少關聯的人來說,如果繼續在英語上投資精力和時間的話,大多數還是在體制外工作的。

這是因爲體制外工作的流動性比較大,對職業選擇的空間和餘地還是比較多的,說不定哪天就會從事一份與英語相關的工作。所以,對這些人來說,在英語上的持續投資就相當於給自己的人生多加了一份抵禦風險的保險,從長遠利益來看,還是比較合算的。

而我一直是在體制內工作,而且當年從事的崗位儘管十分核心,但是也比較封閉,全天候的筆桿子工作,與英語沒有任何交集。



但是我對英語卻是情有獨鍾。當時的工作十分繁忙,幾乎24小時連軸轉,隨叫隨到,有時候爲了一個會議材料,必須通宵熬夜趕出來。我現在喜歡熬夜的毛病就是那個時候患上的,一直根治不了。

然而就是在那樣惡劣的情況下,我還是想把英語進行到底。一開始並不完全作爲一種投資來對待,只是單純的情感羈絆。畢竟相伴了10多年,而且無論是在我的高考還是後來的研究生考試中,英語都立下了赫赫戰功。所以,一時難以割捨,就這樣繼續不計成本地將自己可憐得微乎其微的個人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中。



那個時候,我對待英語的態度純粹是戰術意義上的,還是在如何提升英語技能上下功夫,所有的英語策略都是圍繞細節進行。這些可能是剛剛踏入社會以後的職場新人一時擺脫不了學生思維的通病吧。

不過,隨着職場境界的提升和視野的開闊,我對英語的價值有了新的認識和判斷。這個時候我開始從戰略的角度來看待與英語相處之道。(待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