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隨拍:飛檐翹角 流轉千年的中國風雅 屋頂上的點睛之筆

在日常旅行中,我經常會被古建築頂部的屋角上,那如鳥兒展翅飛翔般的飛檐所吸引,時常駐足昂首,拿起相機隨拍。(拍攝地點:故宮太和殿)

當我擡頭仰望伸出天際的檐角,除了感嘆它的精美外,也會產生一種想要飛翔的愉悅心情。梁思成先生稱許華美醇和的飛檐,會讓人一見難忘。(拍攝地點:定州開元寺)

我們國人的本性是喜歡詩意的,所以我們也將自己居住的環境弄得詩意盎然。如詩般有韻味的飛檐,成爲了屋宇上最爲耀眼的點睛之筆。(拍攝地點:石家莊泊水公園)

飛檐翹角,中國特有的建築結構,是中國古建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亭、臺、樓、閣、宮殿、廟宇各式建築中都有它的存在。(拍攝地點:成都合江亭)

飛檐的建築上的運用歷史可追溯到漢代,從那時起建築在屋頂上就展開了“微笑”。屋宇轉角處,凌空騰起,動靜結合,輕盈活潑,曲線優美。成爲中國人文自信的表達,自由的精神氣質通過建築表達出來。(拍攝地點:山西晉祠聖母殿)

經過歷代發展創新,到宋代時古建史上的集大成製作《營造法式》出爐,飛檐的運用在宋代達到了成熟期。(拍攝地點:正定隆興寺)

這是宋代古建築,隆興寺的摩尼殿。飛檐翹角,外伸而不張揚,視覺上給人輕靈與秀逸,感官上顯示出建築的高貴與莊嚴,穩重與輕靈結合的恰到好處,和諧到極致。(拍攝地點:正定隆興寺)

後世建築工匠們承襲宋代建築形制“飛檐”,以大挑檐演繹一方宅院的屋頂之勢,演繹平面流線的東方典雅之美。這是山西晉祠水鏡臺,後臺爲明代建造;前臺是清代補建。(拍攝地點:山西晉祠水鏡臺)

隨着歷史發展,飛檐從單檐變爲重檐後,擴大了屋頂和屋身的承重,使屋頂更具有雄偉感和莊嚴感,比例也更加協調。(拍攝地點:北京鼓樓)

飛檐也會成爲一種財富的象徵,是用來顯示家族的興旺,屋檐翹起越高,就代表這家越富有。(拍攝地點:山西平遙馬家大院)

我們常說同在一個屋檐下,說的就是一個家族和合相伴的生活。詩人說,“小檐日日燕飛來”。一抹飛檐不僅是燕子的歸處,更是家的象徵。在農村民居里,雖沒有皇家巨族的氣派,但也有着人間煙火之美。這是安陽的一處民國時期的民居。(拍攝地點:安陽市殷都區)

光有飛檐屋頂就會顯得單調了,富有審美的古人當然不會讓它平庸起來,於是便在飛檐的垂脊上給它裝飾上姿態各異的走獸,我們稱之爲飛檐脊獸。(拍攝地點:正定文廟大成殿)

啥事都有講究,這飛檐脊獸的使用上更是規矩頗多。清朝時就明確規定,騎鳳仙人後面的走獸應爲單數,按三、五、七、九排列設置,建築等級越高,數量越多。(拍攝地點:正定天寧寺)

皇帝住的屋子當然是等級最高的建築,在故宮中太和殿有着無與倫比的地位,它的屋頂上小獸的數量就超過了九個,多了一個叫行什的雷公嘴有翅膀的猴子。十個的配置,也是全中國獨一份的。(拍攝地點:故宮太和殿)

時光更替,歲月變遷。幾千年的建築文化沉澱,飛檐,激昂了中華文明的大氣磅礴,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古典建築美學的大成。(拍攝地點:石家莊毗盧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