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茶有记:司空见惯可能也是一种欺骗

这是“约茶记”第190篇原创分享,欢迎阅读

今天约了朋友喝茶,也去老东家那里坐了坐,前后约了三波茶。

多年陈的枣香软糯熟茶小饼喝了,2021年易武的新茶也品了,以前总喝的老东家的茶又重温了。各具特色,各有风味。

曾听闻,喝茶最后还得是普洱。

以前还以为是圈里人自我标榜,现在越来越觉得有道理了。毕竟,变化多,滋味丰富也是普洱茶的一大特色。

许久不约茶,这次也有不少收获,又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又和老朋友联络联络感情,也越来越觉得昆明的茶圈太小了。随处都能遇到熟人,但凡见到和茶叶相关的人,一打听就知道谁是谁了,这就是所谓的行业氛围吧。

为什么说是行业氛围呢?

因为不仅茶圈子,其他圈子或多或少也有这种只有圈内人才能体会到的处处是熟人的感觉。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越来越容易被周围的假象所迷惑。

和茶艺师小姐姐聊到喝茶的氛围,饮茶的习惯时。她感慨道:“感觉外面人喝茶不是那么多,就连进了茶城感觉也是怪怪的。”

“这话怎么说?”我问。

她说:“之前去过一个郑州的茶城,那里的氛围怪怪的。他们喝普洱茶也用绿茶的冲泡法,并且也没有像这边一样进店就招呼着喝茶的感觉,总感觉不习惯。”

“一点也不奇怪!”我回答,“因为那里不是原产地,茶商都是进货,倒货的居多,如果不是特别喜欢茶叶的,可能对茶叶的了解真的会少很多,因为离得远成本也就高了,不会随变就拿好茶出来招待人的。

反观这里,这是普洱茶的原厂地,茶城多是有原产地的商家,自己做茶,相对的也比较了解茶叶。遇上自己不太懂的,如果不能多学习,也容易被懂行的顾客看笑话。如此一来,自然也就自己需要了解了。”

“也是,基本还是大环境影响的。”

其实对于小姐姐的疑问,我也曾思考过,虽然大环境决定了这里的饮茶氛围较好。但是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我也确实遇到不少云南当地的朋友和同事对普洱茶一无所知的。有的不知道生熟茶的区别,有的不知道啥是小青柑,也有的不知道当地名茶企的,并不奇怪!

正所谓“不知身在此山中”说的应该就是这个了,我们往往会因为过度关注身边的事物而忽略其他事物,也容易因为身边的常见,而觉得许多事都是司空见惯,理所应当的。

可这就是事实吗?

有这样一些小领导,为了给上层营造出良好的氛围感,体现己方品牌的占有率,常常会故意在领导常出没区域多投广告。这就是再给上层做“司空见惯”的错觉培养。

不同之处在于,这是人为、主动“欺骗”上层,而我们被身边环境所“司空见惯”则是被动温水煮青蛙的驯服。

但这都是错觉,也都可以示做警示。

说明需要走出去了,需要突破现有环境的束缚了,更需要更新自己的认知了。没有新知,自然容易被周围环境和旧思维所束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