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沉重感


有時候覺得文學使人抑鬱,文藝感只是表面現象。

看一本書,看的是人的一生,而這過程中要體會的自然不會是雲淡風輕的描寫。一本書要寫出人生感纔會受歡迎。

而我們所要接受的這份人生感有的時候恰恰會是最沉重的。

就好比我剛剛看到了王小波的去世新聞,點進去一看才知道原來這已經過去了很久,一直以爲王小波去現代作家,原來都是我的一廂情願。

而他的作家生涯並不是很順利,突然就產生這樣的感想。

讓人抑鬱的小說,每每看到很受歡迎的書籍,看到書中各種主角的人生故事,並不是平淡無奇,而是發人深思的,或許是作家的導向,也是這一本書閱讀價值。

在書中再平淡的故事也有值得回味的價值,所以從來都是沉重的故事。

一份成長體會總是沉重的,進步是在每一次心理衝突中不斷化解進步的過程。

那些故事雖然會出現在生活中,但只有在作家的筆下才能產生某一種體會。如果是生活中的我們,總是雲裏霧裏的就過去了,這些體會並不會給自己帶來特別深的感受。



我覺得一本書,有時使人抑鬱,好的情緒往往比壞情緒讓人覺得輕鬆,而壞情緒也總是能更影響到自己的心情。

抑鬱的成長是生活中的不可或缺,卻讓人感覺沉重,生活中的重重在書中就像有了靈魂一樣,鋪天蓋地的包裹住大部分的人性。

人性是一個很深的話題,講不完,也體會不完。

有的時候看到關於人性的描寫,總是深有體會,或者有點後怕。

人性的真善美雖然對我們的生活至關重要,但惡性事件也是讓人望而卻步。

所以面對人性,哪怕再可怕也是人的一部分。

只是有時你無法低估別人的惡性,有一種被刷三觀的感覺。

永遠無法低估的惡和痛,反而讓我們更有體會。

有句話叫:鬼不可怕,可怕的是人。



這裏或許描述的就是人的惡性,這一面重來不會讓你失望,沒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我們的一生都在善與惡的對抗中體會生活的美好。

善如果佔了優勢,那麼你看到的是陽光。

惡如果佔了優勢,那麼你能體會的只有黑暗。

這是理論性的,而更多的人是處在善與惡之間,就是所謂的灰色地帶,並沒有絕對性。

除了善與惡,還有中間地帶,這就是人性的組成部分。

每個人的心理狀態不一樣,所以接受一本書中所要呈現出來的精神內容,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樣。

有些人看到了美好,有些人體會到了陰暗,總逃脫不了沉浸在人性的善惡中,人性的深沉中。

這些故事,有時就是沉重的,看完了一本書,自己精神層面接收到的內容往往是不可逆的,不是你想忘就能忘,要麼就不要看。

只有兩種選擇,就像事物的兩面性。

每一次的成長都是沉重的,我們要做的或許是消化這份沉重成爲自己的歷練精華,爲己所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