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官场水太深你把握不住 当个网红诗人多幸福!

天生有材必有用,在作诗上李白是才华横溢的诗仙,在做官上是醉心政治却无所成就的俗人。

李白一直觉得自己是当官的材料,未曾启用前是块璞玉。

低情商:李白最大的志向不是只当个诗人,而是要做个大官,最好是宰相级别的才配他这一身才华。

高情商:李白最大的志向,是想上报国家下安黎庶,治国平天下青史留名。

天宝元年,李白终于受到征召来到长安,心想这次算你李隆基识货了。

李隆基给足了这位天才诗人的面子,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唐玄宗让他入翰林院,把他当“御用文人”,看作是“网红明星”,陪自己消遣。而李白要的不是给唐玄宗”帮闲“,他迫切想要”帮忙“。李白抱怨唐玄宗不重用他,不识货!那如果玄宗真要他“当宰相”,他能干好吗?

唐玄宗是一个相当成熟的政治人物,开元年间在选人用人上,绝对是有着过人的眼光。开元年间玄宗任命的宰相张九龄、姚崇、宋璟,皆是一代名相。

作为一朝宰相,必须“德、能、勤、绩”样样行。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看看,李白究竟是不是当宰相的料。

第一是德:

李白是不拘束,自由,洒脱的,个性非常突出,这恰为官场一忌。《唐书》曰:李白尝醉,令高力士脱靴。高力士是什么人?李白不会不知道,但他就是不在乎,其他人捧高力士怕高力士,李白不仅不捧还踩一脚。恐怕皇帝面前,李白是不会得到高力士什么好话的,这就给领导留下不团结人的印象。

李白另一个不适合做官的表现就是沉不住气,接到唐玄宗的诏书,召他入京做官,可把李白高兴坏了,咧着嘴大笑到失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犹如范进中举一般。在朝廷中枢任职要职,必须能够“每临大事有静气”,否则还没处理问题,就先自乱阵脚,工作怎么能干好。

第二是能:

当宰相你首先就得会战队,连队也站不明白,那基本没戏。

我们看李白的政治眼光,那就差多了。安史之乱发生后,唐肃宗继位,唐玄宗成了没有权力的太上皇,李隆基怎能甘心大权旁落,于是撺掇着另一个儿子永王李璘,在江淮地区牵制唐肃宗。

李白分析了一下局势,这次又高兴了,选择了站在永王这边,跑到跟前做了幕僚,给永王唱起了赞歌:祖龙浮海不成桥,汉武寻阳空射蛟。我王楼舰轻秦汉,却似文皇欲渡辽。

好家伙,直接把永王当成了秦皇汉武一样的英主,最后呢?李璘被唐肃宗几下就灭了,李白跟着成了反贼,不仅没有站好队,而且差点丢了命,这政治眼光也实在说不上好。估计李白心想:我确实有赌的成分。李白这是毫无政治经验,又对政治充满了幻想的典型。

唐玄宗看得懂李白,给了他待诏翰林的官位,毕竟这样既能让李白远离朝堂政治斗争,又可以人尽其才,发挥出李白的才能,可以说是很合理的安排了。

第三是勤:

我们都知道李白嗜酒,在长安任职的那段时间里,日与饮徒醉于酒肆,基本上天天沉醉不醒。每次李隆基召见他要用他的时候,还得派人去酒馆里找。李白则是醉眼惺忪地赶到,有的时候甚至需要在皇帝面前临时洗一把脸才能提笔创作。咱们先不论李白有多大的政治能力,但这样自由散漫的人,即便再有才华,放在今天换上哪个领导也不会愿意用。

第四是绩:

唐玄宗利用他敏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确实把翰林院本职工作做得很好,写下了《宫中行乐词》,又写了传世经典《清平调》三首,工作绩效可以说是非常优秀了,李白越优秀,领导李隆基就越不可能把他调到其他地方,还等着他继续发光发热呢。李白却没有感受到被领导重用,他厌恶御用文人的角色。开始消极工作,甚至领导的面子也不给,“天子唤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样一个眼高于顶,潇洒不羁,嗜酒如命的李白,醉心于功名利禄,却没有真正的政治才能,把他赶出长安的并非是李隆基,正是他自己。

公元744年,李白与李隆基两人都对对方失望了,于是提出了离职申请,作为领导的李隆基给了李白“非廊庙器”不是当宰相的料,赐金放还,发够工资,赶紧走人。

再来说回“天生我材必有用上”李白做官是不行,但他写诗是顶流。

李白写诗能在长安收获一堆迷弟迷妹,当李白还为一介布衣时,来到长安后诗作被贺知章所知,赞叹不已,为他摇旗呐喊称为'谪仙'下凡,读《蜀道难》一诗更是“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迷妹里面有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觉得,像李白大材之人,就该站在朝堂中帮他哥哥治理天下,不当官简直白瞎了,于是果断向皇帝推荐了李白。李白最的忠实粉丝:小迷弟杜甫,更是不断向爱豆表达爱慕之心。

你看当个在长安当个网红诗人多好,要流量有流量,要粉丝有粉丝,呼朋唤友喝喝酒,多幸福!

幸好这世间的安排,让我们多了一个伟大的诗人李白,而不是一个俗人李白。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