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里面有乾坤(十)朝三暮四

朝三暮四,是個常用的成語,該典故出自莊周的《齊物論》,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常用於指一個人反覆無常,常常變卦。

      說的是從前在宋國有個老頭兒,很喜歡猴子,他家裏養了一大羣。時間長了,他能瞭解猴子的脾氣秉性,猴子也能聽懂他說的話。老頭兒愈發喜歡了,寧願減少全家的口糧,也要讓猴子喫飽。由於猴子的食量太大,老頭兒家裏的存糧一天比一天少了。他想限定一下猴子喫食的數量。就向猴子宣佈:“從今天早飯起,你們喫的要定量,每猴早上三個粟子,晚上四個粟子,怎麼樣,夠了吧?”猴子聽了一個個都呲牙咧嘴,亂蹦亂跳,顯出很不滿意的神色。老頭兒見猴子嫌少,就重新宣佈:“既然你們嫌少,那就早上四個粟子,晚上三個粟子,這樣總夠了吧?”猴子聽說早上從三個變爲四個,都以爲是增加了粟子的數量,一個個搖頭擺尾,伏在地上,咧着大嘴直樂。可見朝三暮四的原意是指實質不變,用改換名目的方法使人上當。後來把朝三暮四說成是一個人無定數,這山望着那山高,搖擺不定了。

還有個典故是“朝秦暮楚”,指的是戰國時期,秦、楚兩大強國對立,有些弱小國家一會兒倒向秦國,一會兒倒向楚國。朝三暮四本來與此無關,但以訛傳訛,天長日久,大家也就習慣把“朝三暮四”理解爲沒有原則,反覆無常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