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健康美最需要注意這三點!


#自然記錄 今天入伏!生命萬物,當與自然之氣同期。所以老夏提醒各位:注意氣溫變化,更要注意自己身體變化!

2021年三伏天時間表:

初伏10天: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20天:7月21日-8月9日

末伏10天:8月10日-8月20日


注意三個要點:

(1)三伏天注意養陽:

古語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太陽是自然界中陽氣的源泉,三伏天自然界陽氣最盛,也正是我們人體補充陽氣、扶助正氣的好機會,此時養陽可能事半功倍!

而平素陽氣不足的人,趁此時機,適當地曬曬太陽,通過食養和適度運動以內調陽氣,並使氣機通暢,促進機體陽氣的積存和壯大,能爲秋冬天防病治病打下基礎。

(2)三伏天適當注意養陰:

三伏天過度勞累、過度運動,而大汗淋漓,這會物極必反,傷及心陰!許多人只注意了夏天養陽,強調了運動促陽,恰恰忽略了物極必反的這一點!

同時,我們還應注意到,三伏天,炎炎夏日容易導致人心火之氣上升過盛,表現爲情緒煩躁、焦慮、易激動、失眠等,適當的解暑清熱、滋陰是必要的!


(3)三伏天注意不積溼邪:

三伏天,地氣之特徵是暑、溼交加,其實“暑”本自帶“溼”的因子,再加一“溼”,就是雙重溼了!

許多人一到夏天,尤其三伏天,日夜冷氣空調,加上各類寒涼冰飲,恨不能自己浸泡在冰箱裏。

你要知,“溼”之氣,最喜“寒”,你把一件溼東西塞冰箱裏,即刻成了“速凍”的冰疙瘩。

醫者都有經驗,“溼”遇於“寒”和“冰”,那你身體裏自帶的“火爐子”——“陽氣”就不保了!

而且,身體裏“溼”與“寒”勾結的“寒冰”,是最難化,最難調理的!


我們在生活裏,在臨牀中,眼見着一些原本陽氣很足的人(尤其女性),因爲不懂這些道理,活生生提前透支自己,透青春,年紀輕輕成了“脾陽虛”(大部分是後天的),進而“腎陽虛”,發展爲“宮寒”——這時候身體就是一座活生生的大冰“冷庫”了!

我們經常見一些夏天尤其三伏天過度食冰飲冷食的人,過度浸泡在冷氣空調裏的人,當時覺着痛快好像沒什麼,可是到了秋冬,立刻出現“寒”+“溼”積於裏的身體問題:怕冷,手足冰涼,痛經,各類四肢和身體疼痛,食少腹脹腹痛等等。

老夏曾遇到很多上述這種問題的人,尤其還是二十多不到三十歲的女孩,因爲自身身體陽的能量、溫暖的能量不夠,寒溼勾結,冬天裏臉色青青、形僵肢冷,痛經劇烈,及各類冷痛不適,簡直度日如年。你梳理她們的生活,都會發現端倪。


所以,後來我改變主意,對這羣人最好的方式我發現是“冬病夏治”!

她們不是非常害怕冬天嘛,不是害怕寒冷和溼嗎?那我們就夏天來調治,而夏天最好是三伏天就來改變!

所以我給她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順應夏天“養陽”,三伏天補正氣;第二個建議就是三伏天儘量避開“寒涼冰”;第三個就是格外注意“溼”,而除溼最有效的辦法是“健脾”“扶脾”,脾健康自然身體不容易留“溼”!


這麼一來,我們發現把她們的夏天打理好了,秋冬一來,雖然天氣冰冷,但是自己會覺着不再那麼怕冷了,能感覺到身體從下而上,自裏而外自帶“暖氣”了,痛症也自然輕了很多,有些甚至消失了!

當老夏深入涉足中醫學的時候,我經常從很多古代醫案,還有一些行醫多年的老師那裏看到——不少老醫生是能從當下看到病者的未來的,有點像預知生死的味道!反過來,他們當然也能從今天的病症,一眼看透病者的過去……

當時我覺着這多麼厲害多麼神奇啊!我甚至曾一度以爲他們都是傳說中能預知生死和未來的“劉伯溫”。

等到跟師久了,老師們就會微微一笑:見久了,你自然會知!天地間,生命萬物,生老病死都有許多共性和規律!


老師們說的,確是真理!

等我們見了太多活生生的案例,再回頭重讀《內經》,見“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夏爲寒變”、“秋爲痎瘧”、“冬爲飧泄”等,必淚眼婆娑……嗚呼!古之人不予欺也!

古之人何以能“預知”“預見”?

他們並不具備今天的科學思維,更沒有那麼精密的儀器,何以知之,而且如此精準?

蓋生命無它,與天地同頻,同氣,道法自然而知人,由人而知己矣!!!

所以,老夏持續不斷寫二十四“節氣記錄”,不懈地行走天地自然之間,觀萬物之形色,不斷地做各類人與自然的科普,亦如此!

——老夏自然生活研究院2021.7.11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