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扇扇”來遲

      朝霞染紅了七月浩浩蕩蕩的萬頃田疇,踏着時代節拍,穿越歲月時空,我們又走進火紅的七月。七月初始,好似已不太樂意供應清風,偶爾還擰乾一朵雲,灑下些熱鬧的雨,支開雨水後,烈日挽着夏日的暑熱來了。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水滸傳》中,白日鼠白勝扮作挑酒桶的漢子高聲吟唱出此詩,引起押送生辰綱的楊志的注意,助力晁蓋智取生辰綱。《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取經途經火焰山,孫悟空三借芭蕉扇,因爲鐵扇公主的扇子至陰,至陰的寶扇能扇出水氣,水能克火,故而能熄滅八百里火焰山。《三國演義》中孔明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彷彿扇子輕輕一搖,就有了計謀。《紅樓夢》裏也有很多關於扇子的故事,一到夏天這些公子小姐們也都是扇子不離手。寶釵撲蝶用的是隨身帶的扇子;晴雯撕扇也是很美的畫面;還有湘雲醉眠,四面芍藥花飛了湘雲一身,手裏的扇子也掉在地上,半被落花埋了。

      扇子是引風用品,夏令必備之物。中國扇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扇子按照能否自如敞開收疊可以分爲平扇、摺扇。

      團扇,是平扇的一種,一種圓形有柄的扇子,又稱宮扇、紈扇,是中國漢族傳統工藝品及藝術品,它代表着團圓友善、吉祥如意。團扇起源於中國。扇子最早出現在商代,用五光十色的野雞毛製成,稱之爲“障扇”。尤其是從西漢時期開始盛行的團扇,更是以其優美的造型、精美的材質與工藝、華麗的裝飾與圖案,成爲古扇中的代表。團扇所承載的中國團扇的文化內涵,更使其數度走進了無數名人雅士的詩畫中,成就了中國獨特的團扇文化。由於團扇是上至帝王、下至平民都要使用的日常物品,所以它所代表的文化帶有普及性和普遍性的特點。除了是簡單的納涼工具以外,團扇還具有豐富的人文象徵意義。古代還有“文不離扇,武不離刀”之說,文人士大夫持扇指點江山,談古論今,更添幾分雅風文氣。許多才子佳人更是扇不離手,團扇成爲風流瀟灑、典雅高貴的最佳詮釋。扇面入字入畫,使人賞心悅目,給人以美的享受。欣賞扇面書畫須細細品味,慢慢咀嚼其中的藝術意蘊。


      摺扇因其攜帶方便,出入懷袖,扇面書畫、扇骨雕琢,是文人雅士的寵物,所以又有“懷袖雅物”的別號。摺扇開合自如,開之則用,合之則藏,有進退自如,逍遙自在的寓意。文人雅士學者互贈題詩詞字摺扇,表達友情別意。手持摺扇,成爲當時生活中高雅的象徵。摺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明清時,在摺扇生產地——江南一帶,出了很多名士,他們的風流才情,與摺扇有着絲絲縷縷的關係。他們輕搖紙扇,或吟辭作賦,或揮毫落紙,或以詩會友,或對酒當歌,他們所營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圍,表現出柔情和氳氤的美境;通過以摺扇爲媒介,流傳於皇宮、府第、閨室、民間、海外。


      古時沒有電風扇,天熱用團扇或紙扇,送扇子比喻給人送去涼爽。後來發展成文人騷客或情侶間在扇面上相互題詩吟情互贈,或同窗分別時的紀念用品,有一種互相仰羨或難忘的心情。


     扇面的形狀呈現半圓弧形,構圖別具一格,畫境巧妙,嶄新的繪畫模式也由此展開。摺扇裏藏着什麼?可能藏着一個詩意片段,藏着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藏着詩人的情懷。開合折扇,清風徐來,詩情畫意也撲面而來。一柄摺扇,兩種畫面。一面歷史,一面現實。一面書畫,一面可能是空白,留給後人思考後填充。摺扇從來就不僅僅是一把摺扇,摺扇是對生活美化的裝點。摺扇是詩書畫刻的載體,摺扇裏是一個詩意的片段,摺扇外是人與人之間的情誼……

      七月生機盎然、繁花似錦,七月熱情洋溢、荷韻悠揚,“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希望大家“手中有扇,心中有扇”,整個夏日心中一片清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